近日,泰康人壽與太平洋人壽兩家壽險公司先后發布公告,宣布自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向分紅險客戶派發現金紅利,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在內的多家壽險公司也不甘落后,紛紛表示陸續將向客戶派發紅利。此舉無疑是今年A股市場不景氣狀況下分紅險市場注入的又一興奮劑。
相對證券投資者來說,部分分紅險保單持有人在慶幸獲得額外紅利的同時,也對分紅險保單紅利如何處置才能使保單紅利效用最大化犯難,投保時選擇的累積生息領取方式,有人說選擇落袋為安的現金領取方式,還有人說抵繳保費、買繳清增額保險等方式更加合算。
保單紅利領取方式也叫保單紅利選擇權,投保人可以按照保單條款選擇來處置。投保人通常在填寫投保單時指定其中一種紅利選擇,還可在保單有效期內改變紅利選擇。常見的紅利選擇除常見的現金紅利選擇、累計利息(也叫累積生息),還有抵扣保費、增額繳清保險、增額定期保險等幾種方式,其中增額定期保險選擇權在國內壽險保單紅利選擇權上很少出現。
有定期資金需求者可選現金紅利
張先生,30周歲,投保某壽險公司繳費20年的主險為分紅型的終身壽險產品,附加住院醫療、全殘保險等,基本保額為5萬元,每年需繳保費2800元左右,20年共繳保費57093元。保單生效后,張先生即可獲得5萬元的基本保障,而且保障金額以每年2750元的幅度遞增,直至50周歲,在50周歲后雖然不繳納保險費,但保障一直享受至60周歲。
值得一提的是,張先生不但可以終身享受到每年2000元意外門急診醫療費補償和每日60元的住院補償金,2萬元的全殘保障等,還可以共享壽險公司經營成果,參與每年分紅。而每年的紅利將為張先生的晚年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保證了現金流的穩定性。
無暇理財者可選累積生息
劉先生幾年前購買了一款分紅型保險,年繳保費1520元,第一年獲得的紅利只有13.28元,第二年累計繳納保費4150元,紅利收益增加為57.45元,雖然每年得到的紅利逐步增多,但因為保單的現金價值有限,紅利收益也很有限。事實上,保單紅利會依據保單的現金價值來分配,在投保的最初幾年,保單現金價值一般都比較少。對于保額不高的投保人來說,每年能夠得到的分紅金額并不會很多,尤其是在保單生效的最初幾年,為了較少的金額去辦理每張保單的紅利支付和領取手續,既不方便,也不經濟。
與現金領取的方式相比,采取累積生息方式,可以減少小額支付、領取手續的繁瑣,還可享受保險公司利滾利計息帶來的超額收益收入。一般來說,在最初的幾個保單年度內,累積生息的數額也許并不會很大,但假如投保人一直將這筆錢在保險公司滾存的話,十幾個保單年度之后,累積生息的魅力就顯現出來了。這種方式所得到的收益比起現金領取相比,基本要達到幾倍的差距。
年齡較小者可選抵扣保費
王小姐30歲,最近投保了一款分紅型兩全險,基本保額10萬元,保險期限40年,選擇20年繳清,每年繳納保費約4000元。假設王小姐投保的第一年紅利有65元,采用抵繳保費的紅利領取方式,她第二年只需繳3935元,若第二年給付紅利增加到157元,第三年的保費只需繳3843元就可以了。
如果投保人選擇了以抵繳保費的方式來處理紅利,就可以在繳納保費時,以紅利抵繳一部分到期的應繳保費,若抵繳后仍有余額,還可以用于抵繳以后各期的應繳保費,目前,不少保險公司都允許保戶以紅利抵繳保費或購買繳清增額保險。
為家人多留保障可選繳清增額
還有一種紅利處理方式——“購買繳清增額保險”,將紅利直接轉換算為保額。這是指根據被保險人獲得紅利時的年齡,以當年獲得的年度紅利作為一次繳清的保險費,按相同的保險合同條件,相應地增加原保險合同的基本保額。
小劉投保某險種一年后,分得紅利65元,選擇購買繳清增額保險的分紅方式。此時,小劉年齡為31歲,他所投保的產品每萬元保額躉繳費需要6500元(31周歲男性),那么65元可以購買100元的保額,他的保額就增加到10.01萬元。投保兩年后,保險公司給付紅利有所增多,增加到157元,小劉年齡為32歲,該保險產品每萬元保額躉繳費需要6280元(32周歲男性),此時157元可以購買250元保額,因此小劉的保額由此增至10.035萬元,依次類推。
投保人在不增加保費支出的前提下,就可以使自己的保險金額逐年增加,比較適合想為家人多留一些保障的投保人。
需要提醒的是,在相同投資收益的條件下,現金紅利和購買繳清增額保險所獲得的保額紅利并不相等。比如,一位家長為自己的女兒購買了30年期的某分紅保險產品,假設現金紅利是100元,購買繳清增額保險轉換成保額時則增加440元,是現金紅利的4.4倍。
需要注重的是,在產品不同或被保險人不同的情況下,現金紅利轉換成保額紅利時的額度也是不同的。而且,保額紅利只有在投保人發生人身風險時才可以領取,假如投保人需要資金,可以現金形式領取增額繳清保險的全部或部分現金價值。繳清增額保險部分所具有的現金價值仍可參加紅利分配。相比之下,現金紅利的領取方式更靈活一些,而繳清增額保險則保障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