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是學生的公共必修課,也是學生發展思維、形成能力、提高素質的基礎課。長期以來,中職語文課的教學都是以老師說、學生聽的形式進行著,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想像力,既不利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也不利于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技術運用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形式,直觀形象地營造出生動的場景和仿真的效果,讓學生盡情地體驗和感受,從而起到誘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構建
多媒體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技術。多媒體技術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下面從實用性角度分別進行簡單介紹。
1.硬件
硬件主要由計算機主機、投影儀、投影幕、視頻展示臺、DVD或硬盤播放器等構成。如果包括課件的制作設備,還有攝像機、照像機、掃描儀等錄入設備;話筒、效果器、調音臺等音響設備;視頻編輯機、非線性編輯卡、字幕機等編輯設備等。
2.軟件
這里所指的軟件是專門用于輔助教學的課件(CAI),它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體現一定的教學思想,適應一定的教學需要而設計制作出來的,集文字、圖表、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為一體的媒體資料。多媒體課件一般先由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出課件腳本,再由專業人員根據腳本要求來完成制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一些簡單的課件大多都由任課教師自己動手制作。課件質量的優劣主要體現在教學效果上,只有通過教學實踐的檢驗才可以進行評價,所以課件是教師知識與審美的結晶,是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水準的展示。
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應用
多媒體技術基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運用各種技巧,如對比、疊加、拖移、夸張,以及將事物以大變小、以小變大、變快為慢、變慢為快等等,使學生對事物的本質、事件的發展有直觀的感受和清淅的認識,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類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課,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現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就是用看得見的景色、聽得到的聲音從視覺上、聽覺上剌激學習者的審美興趣,從而獲得審美愉悅。制作課件時,首先要設計腳本,腳本就象導演手中的分鏡頭劇本,把要表現的內容和形式按先后順序排列,然后分別制作,最后將制作好的媒體資料用編輯軟件整合起來,存儲到計算機硬盤中,供教師上課時調用。
《景泰藍的制作》是一篇介紹手工藝品生產過程的說明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于學習和了解課文中所采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體會課文平實質樸、準確嚴密的語言特色,培養學生應用口頭語言介紹事物的能力。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安排,本課文只有2課時的教學時間,所包含的內容卻很多,僅課文板書一項,就需要花去12分鐘以上。教學這篇課文時,如果沒有實物和圖片來輔助教學,對于景泰藍的制作過程和制作工藝來說,只是“紙上談兵”。現在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網絡收集各種關于景泰藍工藝品的圖片及其制作的視頻資料,與板書內容一起,制作成課件供上課時使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以《景泰藍的制作》為例,簡單介紹多媒體課件腳本的設計:
1.作者介紹
該部分內容采用向上滾動的Flash動畫字幕,介紹葉圣陶先生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共350—400字),以古箏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
2.景泰籃工藝品展示
如有實物效果會更好,沒有實物可向學生展示各種景泰藍工藝品的圖片,圖片經Photoshop處理后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燈片放映,使學生對景泰藍工藝品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3.景泰藍制作過程
這部分內容是該課文的主體部分,可用Flash動畫、視頻或圖片來制作。首先分別將“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6個標題,制成6個Flash動畫按鈕,再將每一按鈕內置相應的文本內容(即制作工藝),并配匹相應的視頻或圖像作背景。其效果是,假如當鼠標點擊到“制胎”按鈕時,打開的內容就是“制胎”的工藝流程文本,并配有視頻或動畫。這些標題按鈕在屏幕上按順序排列,并具有可選性和可逆性,能達到方便操作的目的。
4.重點、難點及思考題等
將這類文本制成幻燈片,可隨時放映、隨時切換。按照腳本設計的要求完成好每個內容的制作,然后將同一順序號的內容組合成為一個模塊,再用相關軟件將各個模塊整合成為課件。課件要經過反復校對、調試和檢驗,才能在課堂上使用。
三、多媒體技術應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育的真諦是育人,任何一種教育方式的改進,任何一種教育工具的使用,歸根結底都是為育人服務的。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還是一件新鮮事物,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體驗、總結、改進、完善。下面就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課教學使用中出現的認識上的誤區及需要改進的問題和建議,列舉于此,供同行參考。
1.課件制作技術要求高,成本高
由于中職語文教學課件制作起來很復雜,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有些內容可能一般任課教師無法獨立完成,如3D動畫等需要計算機或其他專業人員的支持。鑒于制作成本大,所以有的學校或老師僅僅將多媒體課件用于公開教學課。因此,建議以學校或地域為單位,組成教學課件開發制作小組,對教材進行系統開發,制作出多媒體課件模塊,供任課教師進行二次開發。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方法,將課件模塊融入自己的創意再應用到教學上。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降低了制作成本,使資源得以共享。
2.多媒體課件不能喧賓奪主
多媒體課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只起教學輔助作用,用以促進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幫助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教育資源的優選、加工、交流、共享和創新。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是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員。所以,在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時,不要千篇一律地把所有內容都制作成課件,只有把那些抽象、難以表述的內容制成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3.多媒體課件不能過于華麗
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和使用方面,有的教師一味追求華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悠揚的音樂和復雜的特效,結果課件華而不實。這不僅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還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4.教師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為了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要,語文教師應具備“多元化”的知識和“雙師型”的素質。即除了具有語文教師的知識和素質外,還要學習一點硬件知識,學習一些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的操作技能,了解多媒體設備的工作原理,掌握正確的安裝、拆卸與簡單調試方法。當系統出現小故障時能夠及時排除,不會因此而耽誤學生的上課時間而影響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中職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在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這還處在起步階段,成熟的經驗還不多,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套用。因此,21世紀的職教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推進新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為切實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江西省治金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