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類院校電工理論課的教學,總會讓老師感覺困難,在講課中學生一臉迷茫的情況常常出現。總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電工專業所涉及的專業課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想讓人憑空想象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一切能夠應用的資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盡可能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使教學更簡單。
一、將比喻巧妙地應用于教學中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在講課時對于難理解的事物總是做出很多比喻,會讓學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在電工教學中,如果能將比喻恰當地應用于教學中,既能減少教學難度,又能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易懂、易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拓展學生的思路,從而激發起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電工基礎》中講到§1-1《電路的基本物理量》中的“電流”,大多數同學都知道,但不是很理解。為了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可以把“電流”比作“水流”。俗話說:“水往低處流”,水流總是從水位高的地方流向水位低的地方,高水位與低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了這個水位差才會形成水流。“電流”也是一樣的,電流也是從電位高的地方流向電位低的地方,高電位與低電位的差值就是電位差,有了電位差才會有電流。將電路比喻成水路,將電流比喻成水流,學生不僅容易理解,而且能加深印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應用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在日常的教學中,實物模型等教具的作用不容忽視。充分利用這些實物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感性認識。例如,在講到電路中的基本元器件,光憑口頭的闡述讓學生在空間上建立元器件的基本模型是不可能的,教師可以把電阻、電容電感等元件拿到教室中,除了給大家感性的認識,還可以將測量、判斷元件的方法在課堂上做演示。怎么也講不明白的東西,一只萬用表、幾個基本元器件動手這么一做,學生就明白了。由此可見,充分應用直觀教具在課堂中的作用,對教學有很大幫助。又如在講《電機與變壓器》時,筆者在學校的實習工廠借來了小型的發電機、變壓器作為演示教具,充分說明電機的原理,使學生學習得輕松愉快,增加了學科的吸引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資源,加大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電工專業的很多專業課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各種電工實驗設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2005年剛到學校的時候,筆者就體會到了技工學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生的實驗做出了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設備,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熟練技能的機會。如萬用表的使用,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楞次定律的驗證等內容。講完每一章內容后,將學生分成小組利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在電工實驗室做實驗,記錄相關數據,來驗證所學的定律、公式的正確性。學生在實驗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動手能力。這樣使學生感受到專業理論課能得到廣泛應用,他們從主觀上重視對電工專業理論的學習,既提高了動手能力,也激發了學習興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現代教學方法中,多媒體教學逐漸普遍起來,它可以為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多便利。但在電工理論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受益更大的是學生。這幾年學校總要組織老師們學習制作課件等各種方法來提高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水平。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筆者感觸頗深。記得在第一次講《電子技術基礎》中的PN結時,沒有利用幻燈片中的動畫,比喻的方法也用了,但學生依然對電子、空穴、擴散、漂移等概念迷惑不已。后來筆者把這些內容作成了動畫,通過幻燈片的動畫演示,學生很快就理解了,也增強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又如,剛才提到在《電機與變壓器》的教學過程中,并非每節都能搬來實物,如果采用在黑板畫圖的教學方式,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影響正常教學進度。但是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讓學生在了解電動機構造的同時,看到電動機的運行過程。在巧妙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下,學生會理解得更充分,對概念的掌握會更牢固,從而成為真正的教學受益者。
其實技校的電工理論課也并非那么難理解,只要廣大教師充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發揮我們的教學主觀能動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掌握更多的技能,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頂山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