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以培養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一線的應用性技術人才為已任,這種基本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相比具有不同的內涵與作用,這也正是技工學校教育特色之所在。技工學校要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正確處理基本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大力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一、基本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基本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達到人性與人力的統一
基本技術以傳授專門知識與專業技能為主,重視認識、理性的邏輯活動,具有工具價值;人文教育培養人文精神,更多體現在情感、意志及非理性方面,具有精神價值,有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必須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注意學生技術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發揮人文教育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健全人格。
2.基本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有助于實現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人的統一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教育市場化、產業化已普遍被接受。技工學校與經濟發展的必然聯系,市場化運作更趨明顯。對市場需求的日益趨近,在一定程度上使技工學校培養出的人成為適應市場競爭與發展的工具,助推生產技術發展、物質文明的工具,偏離了人之為人的根本特征。不管什么教育,最根本的價值在于培養人的人格和精神,喚起人對自由精神的追求,最終實現人性的完善。這不僅僅是人文教育最根本的價值所在,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技工學校實行基本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在追求教育適應市場的同時,遵循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市場與人的統一,從而規范學校教學管理,促進人才培養方式的變革,推動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的發展。
3.加強人文教育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等方面。青少年階段是人成長的重要時期,如何使青少年在科學文化、心理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及藝術修養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是這一時期學校教育的關鍵?;炯夹g教育傳授專業技術知識,強調基本技能,促進學生智育,卻不能涵蓋青少年發展的方方面面。人文教育的基本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對文學、歷史、哲學、倫理、藝術等知識的學習,培養人文意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人生、認識社會。
二、加強人文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1.轉變重技能輕人文的思想,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在教學安排上,在保持注重實用性、突出實踐性特色的基礎上,技工學校要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或多項技能,能自立于社會,更要教會學生人之為人的道理,使學生不僅有業,而且能樂業、敬業。
2.改革課程結構,開好人文教育課程
(1)作為實現培養目標的課程及其教學,都要承擔人文教育的任務。因為,即使是一門純技術的課程,也是人化的結果,更何況其教學過程是在人與人、人與組織及制度的關系中展開的。所以,任何一門課程和它的教學都普遍地存在著人文教育的涵義。
(2)當前大眾對精神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高職人文教育不僅承擔著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任務,還承擔人文知識應用教育的重任。
(3)充分發揮學生對職業價值體驗的積極作用,把“包括與創造性或系統改進有關,維持整個組織工作效率的人文要素”納入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在接受技能知識的同時汲取精神營養,將人文知識不斷地內化為自己的人文素質。
3.提高教師人文素質,加強學生的人文關懷
教師的人文素質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文教育的成效,不斷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是有效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保障。另外,技工學校很多學生存在著心理障礙,因此,要配備專職心理教師,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定期舉辦心理知識專題講座,使學生成為心智健全、心理健康的優秀人才。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藝活動,營造校園人文氛圍
在優雅文明的校園環境中,學生會自覺地對自己加以約束,于無聲處感受人文教育的熏陶。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能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這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培養學生具有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之成為有哲理、有情趣、有品位、有高尚人格的人。
5.建立與職業生活相銜接的評價方式
技工學校的人文教育評價與職業生活相銜接。對學生的評價,除了采用筆試的方法以外,更要采用以自我評價為核心的評價方式。并加大對社會實踐課的考察力度,對常規的學校管理也可和企業管理一樣透明公開,這種評價每學期組織一次。
(作者單位:山西省五四一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