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必須注重教學方法,在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后,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應當是如何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實現因材施教。教學方法不當,將會使教學事倍功半,甚至毫無效果。在我們技師學院技師班教學中,筆者嘗試了一種現代的教學方法,即項目教學法。下面就這幾年教學中的嘗試與探索,談一下對項目教學法的認識與體會。
一、什么是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可認為是“學科課程項目化”,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性投身其中的學習模式。強調學生自學能力,學會學習,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能力。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習,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研究精神,讓學生通過自己收獲,分析和處理信息,從而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培養出學生的科學研究方法,思維方法和創新精神。
二、傳統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比較分析
通過這段時間的項目教學探索,發現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比分析:
1.學習的基本組成單位
傳統教學是固定班級同一授課,一個班級 40個人左右。項目教學是一個班級分為幾個課題小組,每個小組由5~8名學生組成,設課題組長(即項目負責人)一名。
2.學習地點
傳統教學是固定教室上課,固定場地實習。項目教學是不限于固定教室,學生可以根據課題需要決定學習地點。
3.學習內容與教材
傳統教學是根據國家制定的標準大綱,課題計劃,國家審定的統一教材,由任課教師決定教學內容,進度和方法。項目教學是根據國家制定的課題計劃標準,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編寫專門項目教學教材,講義,實現課程綜合化,學習內容體現新穎、技能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
4.學習形式
傳統教學的學生主要是聽講,做教師規定的練習題,通過答卷完成考試。項目教學是以項目為中心,實現問題層層解決法學會知識的應用,學生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途徑和方法,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做實驗,進行社會調研等,創新性的課業代替考試。
5.學習評價
傳統教學主要是根據考試成績的高低決定學生們的優劣。評價者是老師,評價內容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項目教學法的評價分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多方面,全過程評價學生。側重學生的能力、調研、匯報、課業等方面。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評價重點內容。
6.教師
傳統教學的教師由學校統一安排主要負責傳授一門課書本知識,是學生知識獲取唯一來源。項目教學是根據項目要求,教師要隨時接受相關知識的指導,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提高。因此教師既能提供專業知識,又能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是學生獲取信息一個來源。
7.師生關系
傳統教學的教師居高臨下,處于教學主導地位。項目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在課題研究方面處于同一起點,教師平等參與學生課題研究,更像教練。
8.授課方式
傳統教學大多采用“灌輸式”的授課方式,通過測試和作業形式,鞏固所學的知識,經過考試驗證學習情況。項目教學采用“問題解決”教學。如設置問題——調研課題——討論——學習——匯報——掌握——課業——創新——實踐等循環過程完成。
9.學習效果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上課只會看、聽、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況,學生的創新潛能不能被挖掘。項目教學的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教學活動中心,上課成為自己事情。教師指導多,開展活動多,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學生有了責任感,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學生感到學習中快樂,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被激活,會誕生創新成果。
10.學習目標的實現
傳統教學是通過教師為中心方式掌握教學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項目教學轉變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知識應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11.團隊精神與互助能力
傳統教學的學習是個人行為,知識和技能靠老師的講授獲得。項目教學是靠團隊互助的活動完成,獲取知識和技能是靠調研、討論、查找資料和信息匯總獲得。
12.社會交往能力
傳統教學的在校學習是面對教師和同學,與社會交往很少。項目教學是經常到企業、工廠以及市場、圖書館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提高學生們的社會交往能力,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以上比較分析,項目教學在教學中的優勢較為突出,尤其在職教學院專業教學中更加明顯,適合高職、技術學院的教學改革,具有較大的發展應用潛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