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操作技能是職業教育的靈魂。因此,實踐教學對于培養人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是學生體驗真實職業環境的重要方式,是讓學生在實際生產中了解職業、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際操作轉換的重要環節。
為培養較高的紡紗操作能力,筆者所在學院紡織技術專業的每屆學生都要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實習。在學生的配合下,筆者和車間工作人員積極協調,認真講解相關實習知識以使學生順利實習,獲得良好實習教學效果。通過紡紗實習和同行的建議,筆者現總結紡紗實習教學的兩點體會與經驗。
一、安全第一,積極實踐
由于本次為期一周的實習在校外進行,學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注意的幾個主要安全問題是:實習安全、上下班路上的交通安全、財產安全、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住宿安全等等。
本次實習的單位是齊賽紡織廠,該廠位與齊賽科技城相鄰,人流量大、車速快,現場狀況復雜,學生交通安全時刻不容忽視。而學生住宿統一安排在齊賽社區內,由于社區社會化程度較高,部分房間對外出租,住宿人員復雜。特別是晚上,有一段路燈光較暗,對于外來人員特別是防范意識薄弱的學生有安全隱患,針對這種問題,要求學生時刻注意自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做好第一道思想防線——提高自身警惕性,這是最關鍵的防線;第二道防線是具體的措施:要求學生在天黑之前(晚6:30)務必到宿舍,每天一清點,在落實時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宿舍活動,若有不到宿舍的個別學生,讓同班同學抓緊聯系、查清原因;第三是晚上8:30實習學生簽字,不到者記錄下來。制定這三條防線的宗旨是保護每一個實習學生的安全。
學生的實習安全更是不可忽視。讓學生動手就有危險,不讓學生動手,他們難得以鍛煉。車間噪聲很大,不可能像在教室里那樣進行教學,一般情況下一個老師講只有身邊的三四個學生能聽到。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思路是安全第一、學習第二,一定要保證實習安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實習。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
現代紡織技術紡紗實習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根據教學大綱進行實踐技能教學。實踐教學的精神實質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呢?通過分析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的動作特點,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
1.實習教師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實習教學
(1)對實習學生準確地示范講解。準確的示范與講解有利于實習生不斷地調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象,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可以調節動作的執行。示范可以促進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決于許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準確性、示范的時機等。言語講解在技能形成過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進行講解與指導時,要注意言語的簡潔、概括與形象化。就紡紗實習來說,不僅要講解動作的結構與具體要求,也要講解動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2)要求實習生進行必要而適當的練習,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通過應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使個體掌握紡紗技能。一般情況,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動作的精確性、速度、協調性等會逐步提高。
(3)給實習生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效反饋。一般來說,反饋來自兩個方面:內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覺反饋;外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的反饋,也就是“結果反饋”。反饋在實習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其中結果反饋的作用最為重要。準確的結果反饋可以引導學生矯正錯誤的動作,強化正確動作,并鼓勵學生努力改善操作。
2.提高實習效果主要采取三種措施
目前紡織車間現場工作環境“惡劣”,噪聲大、溫濕度高,針對這種現狀,主要采取三種措施提高實習效果:一是對學生分組,分成七組,聯系上七個工段,請工廠的師傅介紹這一工段的主要知識;二是定點召集學生去會議室統一講解重點、難點等;三是發動每個學生的力量,讓學生逐一口傳知識點。
實習時積極和廠方交流溝通,邀請工廠技術骨干為學生舉辦講座。廠方樂意給學生講課,這樣有利宣傳企業文化,有利于學生了解企業的特色產品,有利于師徒交流;學生聽廠方的介紹,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公司,有利于掌握公司的技術資料、關鍵操作。紡紗廠廠長還利用業余時間給學生講課,現場氣氛活躍,效果明顯。
(作者單位:山東省冠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