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薄壁缸體是設備上的關鍵件,這種缸體尺寸大,加工難度也大,缸體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變形也大。為了保證零件的質量,我們經過多次實驗,從中找出缸體變形規律,采用防止變形的措施,確定出加工工藝方案,使薄壁缸體的加工均達到設計要求。按原工藝加工的首件缸體變形量為0.5~0.7mm。因缸孔內裝有外購配套的異形密封環,無法滿足使用及采取相應補救措施。我們即用此首件作為試驗件。將工件1710mm長度分成前、中、后3段,每段在內圓周上取對稱4處,在各個工序之后檢測各點變形量,并作好記錄,再比較及分析。現僅介紹為防止加工中及完工后缸體變形所采取的相應工藝措施。以圖1所示薄壁缸體為例,該件為Q235A鋼板卷焊件,完工后壁厚為20mm,重量近600mm。
圖1薄壁缸體
一、變形原因與工藝改進
經驗證分析,薄壁缸體變形包括以下幾方面:
因薄壁板卷筒焊接生產過程產生內應力所致;
零件經粗、半精及精加工所產生應力不平衡引起的;
因工件裝夾不當而產生變形及綜合應力影響所致;
工件加工工序由于周轉、吊運擺放不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工藝上采取如下措施:焊接 → 退火 → 粗加工(內孔留4~6mm加工量)→ 二次退火 → 半精加工(留量1~2mm) → 時效(自然時效48h) → 精加工。雖工序較長,但工序間多次定性熱處理,多次檢測驗證,殘余應力消除效果明顯,克服了焊接及機械加工過程中所產生應力的影響,使精加工后精度穩定。變形量由原來的0.6~0.8mm降到0.1~0.2mm,取得明顯效果,基本滿足設計使用要求。
二、最大限度減小裝夾變形
薄壁缸內孔加工是在臥式大型車床上進行的,所用專用夾具設計合理、性能穩定,滿足了加工要求(見圖2)。工件以外徑、端面定位。由壓板予以緊固。因缸體長,為克服自重的影響,由4根加長螺栓和蓋板作輔助夾緊。在工藝驗證中,工件完工后現場檢測時,孔徑在公差范圍內;但工件卸下后,變形達0.3mm,過2日達0.4mm。經分析觀察,這是因為工件尺寸較大,操作者擔心工件夾壓不緊會產生振動而影響缸體加工質量,使夾緊力過大而產生人為變形。如何選擇合適的夾緊力,使夾緊與松馳后工件的變形與尺寸恢復力求達到平衡,盡量減小對加工后的精度影響,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采用力矩扳手夾壓工件,并控制夾緊力。夾緊工件時要對稱施力,預緊時為150N,二次緊固時達350N。應用力矩扳手使工件受力均勻,對稱夾緊,從而保證夾緊力趨于平衡。工件完工卸活后達到變形相對平衡,加工精度趨于穩定,使薄壁缸體因夾壓而引起的變形有效地得以控制。
三、完善吊運工藝及工位器具
根據工件特點,對工件吊運、轉運,擺放均提出相應的要求,利用工件右端螺孔采用專用吊裝工具及高強度柔性尼龍繩,使工件便于翻轉、安夾、拆卸和吊運。工件宜直立擺放,備有專用工位器具及墊塊,避免磕碰劃傷。防止因生產管理不善而產生工件變形,從而保證其加工精度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通過對薄壁缸體變形的分析以及采取消除焊接應力,粗、精加工分開,多次退火,時效定性處理,消除機械加工中的殘余應力。采用力矩扳手等一系列工藝措施,加工出合格的缸體,卸壓后缸體的變形很小,加工精度達到了設計及使用要求。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