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出現了一種現象,在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網絡互動”進行教學時,有些教師只是單純地擺弄一下電腦,傳送一些文字圖片音樂,播放一段影像資料,一切就搞定,使教學變得徒有虛名。筆者以為,各科課堂教學不是單純的微機課,教師應該把網絡教學這種手段應用得恰到好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利用現代媒體互聯網,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成材方式?,F在的學生中,真正能安靜下來“讀書破萬卷”的很少,大多數熱衷于追逐社會上現時最流行的生活秀,娛樂潮,偏重于快餐文化,網絡游戲,很少花時間和金錢去光顧傳統的圖書館或書店,而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的方法既快捷又安全。無論是國內、國外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教育科技、娛樂時尚、風土人情、自然風貌都能即時躍入眼簾,如身臨其境。真正做到古人夢想的 “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他們的知識量(實際上是信息量)絕對值遠遠大于前人掌握的知識量的總和,但數量不等同于質量,現在的青少年和古人相比大都缺少文化底蘊、道德內涵的培養。興趣如果成為了學習的先導,學習的積極性則會大大提高,甚至會成為一種享受和樂趣。
多媒體教學并非僅僅意味著教學形式的簡單變化,即增加一些設備多幾項功能而已。它還應該把因特網這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這一巨大的資源庫介入,多媒體、網絡化就還只是停留在半封閉淺層次的狀態中,與真正的開放式現代化教學還相距甚遠。
二、校內建立虛擬社區,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服務師生教學
這大大方便了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經驗交流。
筆者常說教師有一大虛偽,在課堂上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常都會鼓勵學生舉手發言,其實,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謊言,且不說,職校學生不像小學生那么容易被擺布,就算是老師竭盡所能地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平均每個學生的發言時間連一分鐘都沒有。然而在網絡教學中,這一弊端可以得到有效的克服。我們可以設想,學校把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學期教學計劃、課題講義、輔導資料、作業練習等等,均公諸于校園網,學生就可超越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作業批改多體現為一對一的師生互動,形式單一、過程繁瑣,有很高的“保密性”,教師批閱一份作業,只能針對一個人,傳閱的機率很小。而在教學網絡虛擬社區,教師批閱后的每一份作業,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在網絡中瀏覽。做作業所達到的知識鞏固效果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暢通溝通渠道,激發學生參與意識,體現教學活動“以人為本”的思想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愛問,富有想象力,總是可以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進入中學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他們開始沉默寡言,“問題”越來越少,但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嚴肅”,學生已不喜歡或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中提問了。而網絡教學是改變這種現象的一劑良藥。學生在發言和提問時,不再受環境因素的干擾,注意力相對集中,可以暢所欲言,從而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工作和學習任務節奏都較繁重的今天,要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及空間和學生一對一交換思想或意見,真比上蜀道還難,況且,老師單獨找“談話”, 多數學生感覺不自在,認為有損形象,談話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應用電子郵件或網上聊天的方式“對話”,這些顧慮會一掃而光,學生樂于接受,時間空間各自取便,說不定教師會從學生那里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好建議。
四、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改掉一些學生的不良嗜好
調查表明,中學生一周內自由活動時間超過十小時以上,抽煙、喝酒、沉迷于網吧和早期性行為及進行其他危險活動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鑒于此,學校有責任和義務給學生安排健康有趣的課余活動。一些學校把學生青睞的電腦網絡視為洪水猛獸,學生在校期間不能上網,課余時間又不允許去網吧,實際上是禁止學生接觸網絡,搞得越神秘,學生的好奇心越重,就越是會偷偷摸摸地上網,直接導致的不良后果就是玩通宵,進而曠課。
網絡信息對學生的誘惑力如此巨大,全盤封堵不如理性疏導,網絡是現代社會進步的標志,荀子曰:“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學校應借此發力鼓勵學生了解和掌握網絡知識和技術,使之走在新技術革命的前列。學??衫眉夹g保障,實時監控及時過濾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等內容,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和擴散,充分發揮它積極的正面作用,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教育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