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源上說,技師學院的學生一般都是初高中畢業生,年齡普遍在16~19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是思維活躍、自制力差的年紀,因此他們在學校時常發生上課睡覺、遲到早退、打架斗毆、談戀愛等情況。班主任應該用什么方法管理好這些學生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一、搞好入學教育,建立班級概念
1.進行基礎倫理道德、文明禮儀和校紀校規的教育
利用晚自習及班會課,重點進行基礎倫理道德、文明禮儀和校紀校規的教育。在進行教育前,要認真備課;在進行教育時,要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和希望,并注意表達出班主任的熱情和信心;在進行教育后,要適時追蹤教育效果,對于已經做好的方面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沒做好的方面要給予批評并作進一步的引導。對于個別同學存在的問題則進行個別的教育和跟進,與此同時,班主任要善于“表現”自己,讓學生盡快熟悉班主任的個性和風格。
2.采取“多跑”“多問”政策
“多跑”是指班主任多利用課間時間去學生上課班級、宿舍里轉轉看看。首先要弄清楚去轉什么,是去尋找上課遲到、睡覺、曠課的一些有不良習慣的學生;同樣利用早晚時間段去學生宿舍抽查有沒有夜不歸宿、抽煙、打架、上網包夜等情況,也借此關心他們的生活。因為只有親自發現那些調皮的學生,班主任才能在班會或教育中有的放矢地解決相關問題。“多問”是指多利用課余時間找學生談心、聊天,深入到學生生活中去,與學生溝通。目的是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掌握他們心中的想法,以便及時引導和并糾正犯錯誤的傾向,終止違反校紀校規事件的發生。目前技師學院的學生經常發生打架斗毆事件,如果班主任及早地從學生口中了解到情況,那么就會能計劃地避免事情的發生。
3.盡快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要相信學生是有志氣的,也是有智慧的。學生的能力不會自然而然地提高,需要鍛煉的機會。這就要留給學生一些自主時間和空間,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機會。
二、營造班級人文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
1.班主任以身作則
班主任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也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理應成為班級人文環境的一道靚麗風景。班主任應注意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去影響學生,用正確的思想和理論去塑造學生。
2.引導學生自主成長
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出發,精心設計、合理安排,營造和諧的班級人文氛圍,巧妙地引導學生自主成長。如在教室、宿舍的布置上要努力塑造寬容、尊重、團結、自尊、自強、積極向上的氛圍;利用每周的班團活動課唱“班歌”;座位編排要體現良性影響等等。使班級成員在良好內部氛圍的影響下,相互溝通和信任,增強“換位思考”意識,達到“心理相容”的目的。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了增強班級凝聚力,班級多開展活動而且安排內容要多樣化:講故事、講笑話、談經驗、談體會、討論國際時事,還可以搞“才藝展示”,唱自己拿手的歌,教同學們一起唱等,班集體的向心力在這樣的活動中凝聚。當然,班級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是有“喜”有“憂”,對于“喜”學生們可能“大喜過望”,對于“憂”則容易產生過激的情緒。班主任要立場堅定,,積極支持正確觀念,反對錯誤觀點。對于“喜”,也可與學生一起“喜形于色”,然后引領他們追求更高目標;對于“憂”,不能夸大存在的問題,而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他們一起思考分析,讓學生學會從更高層次看問題。
三、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班集體由尖子生、中等生和后進生三部分人群組成,筆者的做法是依據學生的能力為各層次的學生分別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由易而難,逐層推進,并定期總結和調整。
在這之中,后進生的教育和管理歷來是班主任工作的難點,卻又是影響班級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方面,班主任首先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深入調查其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對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相幫。及時對后進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種種心理問題,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同時,還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后進生表現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
班主任是班集體中的領導者、管理者,要利用管理理論,掌握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根據技師學院學生的特點,結合本班級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工作方法,系統思考和整合各個階段的行動,不斷加以修正,才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