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今社會,大多數人形成了一種先普高后職校的升學觀念,客觀上使技工學校的學生整體素質比普高差,語文基礎也是先天不足,再加上技校的學生及其家長在觀念上也存在較大的誤區,普遍認為上技校是學一技之長,只要把專業課學好就行了,甚至有個別學生對技校開設語文課表示不解,而技工學校的語文課具有為專業課服務的重要功能,因此,如何激發技校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已成為技校語文老師的首要任務。下文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創設輕松自如,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的組織可以多樣化,教師可利用青少年好動、愛新鮮、愛表現這一特點,開展一系列活動。如分角色朗讀、趣味成語比賽、對對聯、寫文言短文、課本劇表演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上課時,教師應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去,創造一種平等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大膽質疑,多用鼓勵語言積極評價。
二、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置問題創設一種問題情景,將學生的認識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揭示出來,當學生被置于這樣的情景中時,由于已有知識與當前面臨的情景之間的不協調或不一致而在內部產生的某種緊張狀態,這就是認知沖突。認知沖突可進一步激起學生了解真相,探求奧秘,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在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心求通,口欲啟”時去啟發,才能調動他求知的欲望。語文老師應善于設疑,注意結合學生實際,問題要有針對性和高認知水平,積極創造“憤”、“悱”之景,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處于最積極狀態來學習,以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教師創設問題情景時應注意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適當的難度;有啟發性,善于將要解決的課題寓于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懸念。
三、課堂教學與專業課知識相結合
目前,技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往往忽視文化課,這時語文教師就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巧妙地把語文與學生的專業聯系起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是有用的、有趣的、富有生命力的。只有讓學生學會使用語文,才會讓他們真正感到語文的魅力,從而喜歡并重視語文學習。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專業職業特點,對語文教學也有不同的專業性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完成其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兼顧專業教育的要求,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與專業相結合。例:在《口語交際訓練》的施教過程中,傳統的教法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比較熟悉,有話可說的日常生活場景進行訓練,而如今,則要強化專業場景下的仿真訓練。如采煤專業的學生可在與模擬實踐中介紹采煤的設備、過程以及安全救援的知識等。以上專業化情境中的口語交際仿真訓練,可使學生以專業角色的身份學習口語交際的一般技巧與技能,因此,他們既感受到語文學習新捷徑的魅力,又能切實體會到語文學習之于專業能力的形成是何等重要。這種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學生學得有趣,教師教的輕松。
四、開辟多種多樣的語文活動課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師講生記,學生在教師唱獨角戲的課堂上一般都處于消極被動的境地,而技校生天生好動,好勝心強,他們需要的是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課。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見,語文老師除了力求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有吸引力外,還應該不失時機地舉辦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課。如演講比賽、故事會、猜字謎饒有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語文,接受訓練,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原動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關系到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讓學生的學習情趣保持飽滿,積極穩定的狀態。這樣才能使興趣高漲、強烈、持久,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成為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這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后,便樂于動手動腦去做去想,而當學生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嘗到解決問題的歡樂時,又會激起他更大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教師教起來也輕松,充分體現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原則,達到“為學而教”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煤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