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中學的車工實習,是機械類學生學習的一門必修課,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由于學生進校時基礎較差,學生本身的學習習慣不好,而社會對技工類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技能、盡快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成為擺在職業學校面前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近十年的車工實習教學a經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刺激學生學的欲望,培養較高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只有具備了對該專業技能的興趣,才能把它學精、學透,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狀態,為再學習做準備。因此,對于職校學生來說,學習興趣的培養更為重要。在學習之初,不要急于進行學習內容的傳授,而應該讓學生了解該技能在社會中的需求和發展前景。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參觀實習車間
在學生入校開始,就讓他們進入實習車間,觀看學長們利用學校現有的設備車出的成品以及在各種大賽上獲得的成績,形成學習的氛圍,刺激新入校學生的學習欲望。
2.讓優秀學生談學習體會
讓學生明白不管是什么基礎,通過自己的努力,都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明白,這些獲獎的學生其實就是自己身邊的某些人,通過自身努力,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
二、苦練基本功,培養車削感覺
車工是一門傳統的機械技能,是學好數控車的基礎。不管當前的設備如何先進,但最終都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因此,苦練學生的基本功,培養學生的車削協調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嚴抓磨刀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刀具的好壞直接影響零件的加工質量,特別是表面粗糙度。讓學生通過磨削不同角度的刀具來加工零件,分析它們的加工質量,討論出在不同形狀的零件下應采用怎樣角度的刀具以及刃磨切削刃的鋒利與否對表面粗糙度產生怎樣的影響。
2.培養學生的車削感覺
在車削過程中,能較快地利用大托板和小托板來實現零件的縱向和橫向的進給。這種感覺是不斷的練習才能得到的。
3.準確利用量具量取尺寸
要形成量取準確數值的好習慣,這要注意方法。拿量具的手型、是否靠近被量表面、怎樣做標記等,這些都要求學生通過無數次的練習才能找到感覺。
三、選擇合理的工藝,提高工作效率
保證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是衡量加工工藝選擇是否合理的標準。兩者必須相互協調、相互兼顧。對剛入門的學生來說,保證質量是前提,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確定合理的車削三要素
根據零件所要的被加工余量,選擇合理的粗、精加工的進給量、主軸轉速、切削深度。精加工的三要素的選擇,與圖樣所給定的表面粗糙度有關。
2.縮短車削的輔助時間
在加工過程中,縮短裝夾工件和刀具的時間。在考試中,學生要仔細分析圖樣,盡量減少回轉刀架和調換車刀等輔助時間,盡量在一次裝夾中完成大部分零件的加工。盡量少換刀具,通過主軸轉速和進給量來控制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這與進入工廠后的加工方法是相違背的,但是,在考試時間有限時的情況下是非常有效的。
四、發現問題,努力探究,總結經驗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讓學生明白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不斷地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讓自己的技術逐步提高。畢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有限,所以必須培養學生這種探究型的學習習慣,這是他們到社會上再學習的基礎。
1.發現問題
問題是學習的源頭,有了問題,才有探究的理由。在車削過程中,要多問為什么。例如,拿到圖樣后,首先對該零件中存在的結構進行分析,哪些是已經會加工的,哪些是不會加工的。已經掌握的加工,能不能采用其它的加工方法,不會的要如何加工。
2.努力探究
在提出問題后,可以查閱一定的資料,確定幾種可行性的加工方案。一組學生可以互相討論,分析其中的優缺點,確定一種合理的加工方法。
3.總結經驗
在車削完后,互相比較所加工的零件。從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時間三方面來進行評價,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或與實習老師共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只有這樣不斷的總結得失,吸取失敗的教訓,不斷改進調整,才能獲得最大的車削效果。
在車工實習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為他們走入社會的再學習提供準備。只有不斷地探索,不斷與時俱進地提高車工實習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的需求的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