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國家對專業技術教育的重視,我國的技工教育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開展技工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是技工學校體育工作者的首要問題。在此,就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基本問題,結合筆者在技工學校執教的經歷,淺談幾點看法。
一、技工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技工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和承擔的社會責任決定了它不同于一般學校,技工學校體育的功能、作用也有別于一般學校。就現階段而言,筆者認為技工學校體育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把技工學校體育教學與普通學校體育教育混為一談,沒有充分體現職業特點;二是沒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三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沒有體現單一性和多元性的結合;四是在確立教學目標時缺乏教學目標的發展性。這些現狀都直接影響技工學校體育功能的發揮。
二、應體現學校專業特點,突出實用性
技工學校專業多、種類各異,按照職業活動的肢體特征我們可以分為立姿、坐姿、動姿三種專業。立姿是指從事以站立為主的工作崗位,如車工、鉗工、收銀員等;坐姿是指從事以靜坐為主的工作崗位,如電腦操作員、財會人員等;動姿是指從事各種復雜多變的戶外工作崗位,如電工、機電維修員等。不同的專業對體能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要求也不同,立姿專業人員由于身體持續處于站立狀態,對下肢的力量與耐力有較高的要求。坐姿專業人員雖對體能的要求相對較小,但對大腦的工作效率、反應的準確性和手指、手腕的靈活性要求較高,易產生頸、脊椎病變。動姿專業人員由于工作范圍廣、勞動強度較大、戶外工作多,要求具備較高的體力和耐力。技工學校體育教學在保證學生身體全面發展的同時,應該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設置體育教學內容,讓他們受到專門訓練,獲得本專業所必需的身體素質和實用技能,提高對職業環境和條件的適應能力,達到專業技術教育崗前培訓的目的。
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參與意識、合作與競爭意識
體育運動是一種身體實踐活動,它不僅僅是力量、膽識、智慧、技術的較量,而且是意志的磨礪、毅力的培養。這些特點反映到現實生活中就是培養學生樹立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在自我意識取代從眾心理的現代社會,學生的集體意識相對淡薄,而未來社會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集體力量的競爭。因此,技工學校體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參與意識、合作與競爭意識。體育運動不僅是個體運動能力的展示,更多是個體之間的合作。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體驗合作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參與中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游戲等集體運動項目中,引導學生將個人意識轉化為集體需要,自覺服從集體需要。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審美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技工學校的學生,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大腦思維活躍,其創新和審美能力、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正處于黃金階段,這種能力在我們認同的所有能力中,受遺傳因素影響最小。知識的掌握并不意味著能力的掌握,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不但需要學習,更重要的是參與、體驗,而且是學生心理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學生在直接參與游戲、運動和競賽等實踐活動中,通過社會交往展示個性、增強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同學之間的交際,才能感悟到什么叫人際交往,以何種方式和同學交往,如何適應群體、適應社會。
五、以學生終身受益為“點”,以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主”
技工學校體育必須大膽實現觀念上的轉變,盡快建立適應技工學校體育教學的教育體系,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技工學校體育教學要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技工學校體育應該在不斷增強學生體質的基礎上,教會學生用多種手段與方法鍛煉身體,懂得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與衛生保健常識,并能對自我鍛煉進行效果評價。養成自我鍛煉的習慣,提高體育素養,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多年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