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學生厭學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熱點問題,有人認為厭學的原因是:學生文化基礎差,不是自愿進入學校;拜金主義社會大環境影響;學校管理落后,課程設施不合理等。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抓好就業等才能取得有效成績。也有人認為,學生厭學是教育資源投入不足,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家長盲目包辦,就業形勢嚴峻等因素造成的。所以應加強教師隊伍與制度建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優良學風。還有人認為學生厭學的原因是:社會大環境;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不能適應形勢變化;課堂教學不能調動學生興趣,學生文化基礎差,聽不懂。更有人認為厭學是因為:學生文化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傳統教學模式“上課是知識的簡單傳授,復習是知識的死記硬背,考試是知識的重復再現”,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學生厭學原因不外有三個方面:一是社會和家庭因素,就業難、社會不良風氣、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睦、家長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而不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二是學校因素,課程設置不合理、部分老師素質不高;三是學生個人因素,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重視并解決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問題
確實,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能安心學習,在課堂上不能和教師教學活動和諧配合。甚至有些過火的行為不但妨礙了自己的學習,而且還干擾了教師的教學和其他同學的學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被稱為“課堂問題行為”。
解決課堂問題行為問題是需要全社會努力的,在這方面大家也都做了論述,并且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個人的因素也需要從源頭抓起,效果才能顯著,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們知道,當孩子們進入小學時對未來都充滿了美好的向往,并且對學習對世界都充滿了好奇。然而應試教育的結果是多數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被功利取代,并且導致部分孩子厭惡學習,上網、打架,甚至擾亂課堂紀律。當然孩子的教育與社會大環境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一般分數是比較低的,以初中為起點的五年制高職教育更是取消了入學考試,生源質量可想而知。基于較差的學習基礎,和已經具有的不健康學習心理素質、不良行為習慣,職業教育如果還沿用中學教育的方式方法,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率會增加,甚至會出現打架、斗毆等過激行為。
目前多數職業學校的教學還是沿用過去的那一套,以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活動為主,讓學生機械地吸收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即使使用強有力的教育管理制約也很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職業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應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方法是走出課堂,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成長特點,采用新型教育模式,離開學生們所討厭的教室,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而不是學習后再去實踐。
二、實施“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目前有很多學校已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重構學習質量評價體系,注重全方位激勵;也有部分學校與企業合作,邊學習邊實踐,這些不失為應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措施。把學習過程和有效的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但這些形式的開展所占的比例較少,最多的實踐課也只占到整個教學計劃的1/3,課堂行為問題還是沒有完全解決。盡管除了實踐課以外,課堂教學相對增加了實驗課的比重,但很多教師和同學沒能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有些是應付了事。
三、實施開放式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解決職業學校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問題的根本對策是取消課堂,對此可以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本課題組經過多次討論提出了“開放式教學”理論,并身體力行地進行了實踐,總結了豐富的經驗,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開放式教學的根本理念是放棄課堂,走出教室,課堂問題行為自然就不存在。但學生們做什么呢?國家現在用于職業教育的經費不算少,但職業學校把經費用于擴大學校面積、建設現代化教室。這些硬件設施表面顯得富麗堂皇,但培養的人才卻沒有多大的進步,如果讓學生離開課堂,與各種實習基地結合,增加師資力量,不僅能解決學生的厭學行為,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比如,學汽修的到汽修廠,但他不是單純的學徒工,在認識汽車配件、了解性能的同時,會遇到很多理論上的問題。這時候教師再滲透理論學習,學生就會覺得這些東西對他的未來有用,厭惡心理就會消失,當他們接觸這些實際東西時遇到的問題要解決就容易多了。首先他們知道問題所在,想解決問題,想了解相關的更多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接觸到問題,就會產生解決的沖動,這時老師再順勢引導,效果會非常顯著,教學和實踐能有機結合起來而不是象原來一樣分段,先學再做或先做再學。
護理教育也是職業教育的一項內容,基礎課是非常難學難懂的。入學第一年的基礎課甚至大大打擊了一部分學生對護理的興趣,甚至導致部分學生主動退學。本次調查菏澤家政職業學院近四年的退學率平均為6%,退學原因一部分是難以適應學校生活占14%,學習困難占85%,其它原因占1%。多數同學認為學醫太難,關在教室里學基礎是長期以來學習基礎課的根本方法,臨床課和實踐課的結合,但一直沒找到好的結合方法。課題組為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從根本做起,讓實驗班學生入學后去校醫院各科室分別見習一周,針對他們遇到的許多具體問題,教師逐一解決。比如部分學生在骨外科見習,遇到各種骨折病例,每天下班后把一天所見的問題寫出來,基礎課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講骨骼的宏觀結構和組織結構,這樣他們不僅記憶深刻,而且有了興趣,不再覺得抽象難懂;在呼吸內科見習的學生對肺氣腫病人印象深刻,肺部結構血液循環很快搞清楚了,由此引申出肺呼吸不暢易導致呼吸性酸中毒,把醫學基礎和臨床有機結合,學生不再感到難學,反而會為了搞清楚所看到的病癥,有目的地學習,形式活潑。大部分同學不再認為醫學枯燥無味,并且看到疾病給人帶來的痛苦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學方法也不再是他們討厭的課堂,所以感到新鮮有趣。
在開放式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不再放到各種基礎學習之后,而是貫穿在整個職業教育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學生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和想法,然后他們通過咨詢老師、查閱資料解決論證,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涉及的知識比較全面,一改過去單調的形式化社會實踐活動。
通過這種開放式教學活動,基本上解決了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也大幅提高。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普通班高出15個百分點,并且這部分學生退學率為零;通過問卷發現,其學習困難的發生率遠遠低于普通班。
職業學校開放式教學活動還很不成熟,雖處于初級階段,但其優勢已大大顯現,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是改變職業學校學生厭學行為的有效措施。但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開放式教學使得老師的工作量反而增加,各科的相關性增強。對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理論基礎還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各科間的融會貫通顯得非常重要。給學生的管理也帶來了較大的工作量,對封閉式管理的模式提出了挑戰,因為要不斷地走出校門,所以還要杜絕各種安全隱患。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家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