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角活動中,材料與玩具是幼兒積累經驗、形成能力的載體。它既是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又是幼兒與教師相互作用的中介。因此,玩具是是幼兒區角活動的物質支柱,在區角活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題背景下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如果是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幼兒無法與操作材料產生相應的動態性的互動,就不能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種經驗的積累。因此,有了多層次、多遞進性的多元操作材料,才能夠滿足幼兒的不同發展需求。主題背景下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必須尊重和以幼兒的認知與情感發展水平為基礎,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注重創設和利用周圍的環境,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探索,主動與環境進行互動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推動和促進作用。無論是怎樣的環境創設,只要是有利于幼兒成長的環境,都是需要教師用心、用智慧去創造的。
一、根據主題內容與要求,注意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主題背景下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根據主題的核心內容與要求,確定主題展開的線索與內容,將主題目標與課程內容滲透到各處環境中去。主題背景下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活動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為主的,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活動,需要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使幼兒獲得有差異的發展。例如,在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筆者在教室墻面上創設了果園的場景,引發了幼兒對果園觀察、探索的興趣。材料投放中,筆者提供了一些小籃子、訂貨單(訂貨單上有數量不等的數字、實物、圓點)等材料,暗示幼兒自主探索,發現訂單與墻面水果間的關系,從而激發幼兒各取所需地拿著籃子去果園采摘各種訂單上需要的水果。在環境的刺激下,幼兒活動非常投入。
二、注意材料投放的豐富性
環境是人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和社會、心理條件的綜合。兒童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開展活動。因此,創設適宜的環境,是兒童“發展的關鍵”。適宜的環境,除了要健康、舒適、自然、有序以外,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為幼兒營造一種整合化、生活化、活潑化的學習氛圍。如今的主題活動環境創設,更需要體現其支持性、開放性和互動性。教師在投放區角活動的材料時,要考慮到同一內容、多種形式。例如,美工區“秋天的花”,筆者投放了吸管、色紙、皺紙、顏料、彩筆、橘子皮等多種材料,讓幼兒嘗試制作秋天的花,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制作。
三、注意材料投放的趣味性
興趣是幼兒學習認識事物的源泉。色彩鮮艷、趣味生動的成品,甚至是真實品,會大大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主題“我的家”區角活動中,練習夾夾子,教師拉上一根繩子,讓幼兒把畫有衣服、褲子、裙子的塑封圖片用夾子夾在繩子上,幼兒單調地重復著這一簡單的動作,十分乏味。教師隨后根據幼兒的特點提供了“給螃蟹夾腳”、“給獅子夾毛”、“給瓢蟲夾腳”等生動有趣的內容,同時把夾子換成了五顏六色、圖案各異的,幼兒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頓時大增。在“小小面點師”活動中,筆者在將面粉變成面團時,指導幼兒加入適量自己喜歡的顏色,幼兒活動的趣味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提高。
四、注意材料投放的多功能性
為了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一物多玩,不斷創造新的玩法,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材料的變通性、多功能性,不斷擴展玩法。例如,用顏色夾子夾“瓢蟲腳”的活動,有的幼兒可隨意夾,有的可根據瓢蟲腳的數量夾,有的可根據瓢蟲背上所畫圓點的數量夾相應數量的夾子。在主題“我喜愛的動物”區角活動材料投放中,分期、分批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小動物喂食”活動,可以根據色彩、形狀、小動物的生活習性來設置、更換、豐富。又如,在“美麗的秋天”主題活動中,筆者在一個區角的墻面上設計了一棵大樹,樹上有五顏六色、形狀不一的紐扣,幼兒可以把秋天的水果扣上去,也可以把秋天的花扣上去,甚至還可以把自己畫(折)好的水果、花貼上去。如果在樹上貼一個數字,幼兒則按數量要求去貼相應的物體。教師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讓幼兒做做玩玩,讓他們感覺到百玩不厭,在不斷變化的材料中就增強了學習探索的興趣,循序漸進地得到發展。
總之,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關鍵。在主題背景下,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教師要有計劃的、有目的、逐步的投放材料,充分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幼兒的發展放在首位,才能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當然材料投放后,教師也應注意觀察材料的使用情況,并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更好的發揮其教育作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