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能力是高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在應用寫作過程中,寫作主體只有善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才能順利高效地進行寫作;只有具備了高水平的思維能力,才會寫出高質量文章。
一、學會鑒別綜合,培養選材思維能力
1.培養鑒別思維能力,對材料進行選擇性解讀
鑒別是對材料進行周密分析、比較研究,鑒別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材料的理性認識過程。鑒別是處理材料的第一個環節,是對材料進行選擇性解讀的關鍵。鑒別材料是一種理性的思維,通過對材料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甄別,進而抓住事物的本質,選擇出有價值的寫作材料。培養學生鑒別思維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對寫作材料的遠近、主次、深淺、優劣、高下等方面的典型性和現實性進行解讀。鑒別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出作者的才、學、膽、識,夯實基礎,培根固本,加強基礎理論教學,拓寬實踐領域,增強鑒別能力,為正確選材創造有利的前提條件。
2.培養綜合思維能力,對材料進行方向性解讀
應用寫作材料的綜合方法,是將所有材料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思考和考察的一種邏輯方法。綜合是處理材料的第二個環節,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通過從局部到整體,又從整體到局部的整合和切換,選擇有用的寫作材料。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將大量單一、零散、無序的材料交給學生,設置一定的選材方向,讓學生對材料進行一般與個別、本質與現象、必然與偶然、多樣性與單一性整合和歸納,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培養剪裁思維能力,對材料進行主題定位化解讀
剪裁是對寫作材料的選擇使用,在鑒別的基礎之上,圍繞文章的寫作意圖,剪掉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保留主要的本質的材料,突出材料中反映主題的內容。剪裁是處理材料的第三個環節,是對材料進行的主題定位化解讀。剪裁思維是一種邏輯思維。培養學生剪裁能力的方法是根據主題定位原則,對寫作材料進行取舍,對詳略、條理等方面進行處理,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條理清楚。
二、學會分析判斷,培養創意思維能力
1.培養判斷思維能力,解讀指令主體的指令性主題
應用寫作與其他寫作的最大區別是主題的指令性,其寫作主體表現為實施操作表達主體和主題指令主體的雙重性。在立意的思維過程中,實施主體應具有善于抑制自我的潛意識,積極主動淡化個體意識、認知傾向,迅速、準確、深刻地把握指令主體的指令性主題的思維品質,自覺地聽取指令、服從于指令,融會貫通地表達指令。
培養學生準確地領會領導的指令性主題的思維能力,是應用寫作思維訓練的關鍵。在應用寫作中,寫作的指令性主體,對具體的寫作意圖、主題都要一一交待清楚,寫作的實施主體才能準確、得體的寫作。但在實際情況下,許多寫作的指令主體在指令寫作中,并不明確交待,或者根本無從交待。他們對該寫成什么樣的文章才滿意,預先并不清楚。因此,寫作的實施主體不僅要具備根據指令主題迅速、準確、深刻的運思能力,還要具備善于揣摸指令主體的寫作潛在愿望,并將這種潛在愿望化作寫作的內容和動力的思維能力。
2.培養推理思維能力,解讀寫作對象的本質主題
應用寫作,常常是領導出題,文職人員執筆。文職人員在接到通知,即領導機關“寫什么”的指令性主題后,第二步思考的問題是,這些“寫什么”中的“什么”究竟是“什么”,即進入對寫作對象本質屬性深刻的思維過程。
培養學生解讀寫作對象的本質主題的能力,必須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學生對寫作對象本質的認識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寫作對象本質屬性的認識和提煉;二是對寫作對象所涉及的人或事的真實情感態度的觀點的生成;三是實現寫作對象本質認識與指令性主題的有機融合。
對寫作對象本質的認識過程,實際上是將外在化的寫作內容予以內在化的主體化、個性化認識整歸的思維過程。這一外在化的寫作內容向個體化的主體歸屬,是學生為了寫好這一篇文章而對寫作對象進行的全面審視,是學生寫作思維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展開。
3.培養分析思維能力,解讀應用寫作的時空背景
應用寫作中的時空背景表現為兩個層面:一是靜態的橫向展開,指寫作時的客觀時空背景,包括當時的社會背景、時局風貌以及該單位(企業)所處的社會影響等;二是動態的縱向走勢,即當時的客觀情景所體現出來的或者所隱含的某種趨向、傾向、態勢、走勢。時空背景表現為當時的時代精神即時務,識時務者為俊杰。時勢性思維意向也就是時勢性意識、時務性意識。培養學生應用寫作的時勢性思維意向,主要應進行如下方面的訓練:
(1)對社會時勢的把握,對國家和社會的狀態取向、發展趨向的時勢性,應有清楚的認識。熟悉國家整體政策、法律法規、行業規范,了解和掌握社會發展、變化狀態,包括社會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制度、社會勞動分配制度的背景及精神價值取向。
(2)對行業狀況的把握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所在行業的狀況。不僅要了解行業、單位(企業)的歷史情景、現實狀況、發展前景,還要洞悉企業的技術發展水平、生產狀況及在同行業中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影響,以及企業的內部精神、外部關系、公眾形象等。
(3)強化學生的時勢意識,從而實現對應用寫作社會責任感的強化和提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將外在的寫作材料內化為寫作主體強烈的寫作激情。培養、提升、強化學生的時勢意識,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社會意識、法律意識、政府意識、歷史與發展意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秘書寫作中,寫作者能領悟、提煉出符合時勢要求和滿足指令需要的公文主題,保持對寫作時空背景把握的控制權。
三、學會結構表達,培養賦形思維能力
1.培養行文組織思維能力
行文組織思維能力,就是如何運用已經占有的材料對指令主題的內涵進行渲染和鋪排的能力。為了充分地表達指令性主題,對精選的材料、信息進行合理的安排、運用,藝術地運用材料表達主題,如同調兵遣將,要精心安排,做到材盡其用。
培養學生的行文組織思維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首先是對寫作材料的鑒賞能力;其次是對材料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能力;三是對材料與主題內在關系的把握能力。
2.培養行文結構思維能力
應用寫作的文章結構的體例一般都比較規范,變化不大。在應用寫作中,能迅速地將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和作者的寫作思路融進文章的結構之中,使思路成形、文章成體,這就是應用寫作行文結構思維能力的主要內涵。培養學生行文結構思維能力的主要內容包括:文體的選擇意識和能力的訓練;確定指令性主題的層次、闡述指令性主題的步驟和方法的意識和能力;安排結構、部署主次的意識和能力的訓練;過渡照應,整體推進的意識和能力的訓練等。
3.培養行文表達思維能力
應用寫作和其它寫作一樣,最后一道工序是對指令性主題和寫作材料進行物化,即文字化處理。學生在文字化的處理過程中,要像電視攝像一樣,熟練地運用手中的鏡頭推拉搖移,盡情揮灑,必須進行行文表達思維能力的訓練。例如,得體(符合文種和主體)的語言構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特定的敘述基調,陳述口氣的準確意識與得體運用能力訓練;從指令性立意主體角色到陳述性表達主體角色轉換意識訓練;文種化的和立意主體化的敘述者形象意識與能力訓練。
(作者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