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把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加快工業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產品技術創新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有力推動了廣西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加強直屬院校建設,為高技能人才培養開辟活水源頭
我們堅持把直屬院校建設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先后出臺了《直屬院校管理辦法》、《直屬院校績效考核評比辦法》和《直屬院校科學發展行動計劃(2009-2011年)》等多個制度文件,組織實施了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專業現代化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師培養培訓和學生素質教育等“五大工程”,有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規模和質量。
我們還把創辦實訓基地作為重點來抓。一方面,強化多元投入,建成了數控技術、汽車維修、生物技術、建筑技術、服裝設計、石油化工等100多個校內實訓中心,其中列入國家級實訓中心7個。另一方面,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校外實習基地。
二、創新培養模式,為高技能人才盡快成長疏通渠道
(一)推行“訂單式”培養。2008年5月,我委在南寧市舉行校企合作座談會暨協議簽約儀式,直屬院校與區內400多家企業簽訂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學校將根據企業生產和崗位需要來“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企業則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指導教師、提供實訓崗位和設備等條件,接納畢業生就業。
(二)開展“雙向式”培養。一方面,學校提供場所,選派高水平師資,為企業員工“充電”、“加油”。另一方面,企業落實崗位、工種,為專業教師和學生利用假期到企業掛職、頂崗鍛煉提供便利條件。
(三)實施“項目式”培養。2007年,我們實施了名師帶徒項目,簽訂“名師帶徒”合同,實現師徒之間榜樣示范、專業引領、共同發展的目的。2008年,實施緊缺人才培訓項目。根據全區14個千億元產業發展需要,確定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優先領域,以直屬院校為基地,優先培養緊缺高技能人才。
(四)探索“競賽式”培養。每年7-8月,定期會同總工會、科技廳、人社廳聯合舉辦全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每年7-9月間,還分別舉辦廣西“上汽通用五菱杯”和“玉柴杯”職工技能競賽。
三、完善政策措施,為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一)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發展規劃》,把工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作為加快推進工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擺到與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抓。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強化措施,推動工業產業工人數量明顯增加,工人隊伍素質明顯改善。
(二)整合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資源。組建廣西工業職業教育集團,積極搭建高技能公共實訓和信息交流平臺,做好高技能人才需求預測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供求預測預警系統,逐步形成以職業教育為基礎、以高級技工教育為依托、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教育體系,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
(三)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大力選拔培養優秀高技能人才到合適的科研崗位、工程技術崗位、經營管理崗位發揮領軍作用,全方位貫通高技能人才向工程技術人才、科技研發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教育培訓人才發展的職業通道。積極鼓勵企業實行高技能人才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對高技能人才在聘用、工資、帶薪學習、培訓、休假、出國進修、城鎮戶口、子女入學等方面與專業技術人員同等對待。進一步注重在高技能人才中發展黨員、評選勞動模范、選拔推薦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
(四)營造尊重高技能人才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科學的人才觀,宣傳中央、自治區關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高技能人才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引導人們摒棄鄙薄職業教育、輕視技能勞動的陳舊觀念,樹立技能型人才是社會寶貴財富的理念,努力營造重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