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柳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堅持把培養一支理論與技能并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擺在教育教學改革突出位置來抓,使學院成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
一、堅持“專兼結合、內外并重”,不斷發展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培養提升在崗教師。我院制定了《青年教師培養暫行辦法》、《教學與教輔人員進修培訓學習管理辦法》。對于理論課教師,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或學校緊密型實訓基地、產學研結合基地實際鍛煉(或工作)一段時間,提高他們的實踐教學技能。對于實驗實訓課教師,重點對他們進行理論培訓,努力提高其學歷層次和理論水平。同時,設置了教學培訓崗、生產實踐崗、科研技術服務崗三類工作崗位,讓專任教師定期在這三類崗位之間循環流動。
(二)大力引進專職教師。學院制定了《優秀人才引進暫行辦法》,注重從企業引進具有較高專業技能、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到我院任教。
(三)柔性引進兼職智力。先后從東風柳汽、柳工集團、柳鋼集團等大型企業中聘請了223位董事長、總經理、首席執行官、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擔任兼職系主任、兼職專業帶頭人、兼職教師和兼職德育輔導員,并建立了315人的兼職教師資源庫。
二、把握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構筑“雙師型”教師能力提升的平臺
(一)實施教學能力提升工程。開展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工作,聘請國內對高等職業教育有較高造詣的專家開展專題培訓。各專業也結合實際開展二次培訓,組織在崗教師團隊與兼職教師群體召開人才培養分析會,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開展教師人人參與的說課大賽、教育技術大賽、軟件大賽等教學競賽活動。
(二)實施操作技能提升工程。每年都選派“雙師型”教師帶領實習生,到協議企業掛職鍛煉或頂崗鍛煉,著力提高教師的實際操作技能。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采取分段、半脫產、脫產等形式進行每兩年不少于10周的掛職學習。
(三)實施名師結對幫帶工程。學院組織了71位學有所長、教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師,與來自本院、外校、企業的31名優秀指導教師結為師徒關系,提高青年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三、大力推動制度創新,切實增強“雙師型”教師成長的內驅
(一)創新評價機制。建立以課堂教學質量等級評定為核心的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將課程按照課堂教學質量高低劃分為精品課、優質課、合格課、不合格課四個等級。采取“三評一核” 的評定方式,即精品課課堂教學質量等級根據學生評價、系部評價、學院評價和全院公開復核確定;優質課課堂教學質量等級根據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系部評價和全系公開復核確定。
(二)創新管理機制。學院制定和完善了《專業帶頭人選拔與管理辦法》和《骨干教師培養與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選拔條件、選拔程序、工作職責、工作待遇、工作條件和考核辦法等內容。建立了高效的課程教學團隊管理模式,制定了《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管理暫行辦法》,出臺了教學改革政策定期研討、重大問題協商、青年教師傳幫帶、專兼教師互幫互學、團隊自我評價等一系列制度。
(三)創新激勵機制。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的,按照同級在崗人員標準發給津貼;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按獲得證書級別給予一次性獎勵;對在學院課堂教學質量等級評定中獲得優質課和精品課教師,分別提高課酬20%、50%;明確規定團隊負責人的津貼按團隊工作考核結果確定等級。根據兼職教師的優勢特長、時間和活動空間組織安排工作,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每年都大力表彰在教學和人才培養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學名師、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