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素質偏低、作用發揮不充分,成為制約農業科學發展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為此,市委、市政府立足實際,以實施人才惠農行動為總抓手,大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抓住關鍵環節,努力培養造就高素質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一)完善辦法“選好”人才。為促使更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脫穎而出,我們制定了農村實用人才選拔管理暫行辦法,積極探索“好中選優、靈活實用”的選拔機制,對選拔出來的農村實用人才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優惠待遇。
(二)拓寬渠道“育好”人才。一是依托百色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培訓骨干。利用與清華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人才直通車”合作項目載體,開展農業技術研究、轉化與推廣、培訓工作。二是依托培訓基地培訓帶頭人。充分利用農業部在我市建有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對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進行輪訓。三是依托網絡陣地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的作用,傳送科技信息、實用技術和法律知識。四是依托“農家課堂”陣地培訓農民。目前,全市共舉辦“農家課堂”技術培訓班13640期,培訓193萬人次。
(三)規范管理“管好”人才。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庫。對選拔出來的農村實用人才,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建立信息臺帳和檔案。二是推行組織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結合。建立縣、鄉鎮、村三級縱向貫通,組織、人事、科技等部門橫向配合,鄉鎮黨委、村黨(總)支部抓具體落實的管理網絡。同時,組建專業協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載體,實現自我管理。三是實行動態管理。農村實用人才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術特長和工作職責提出年內惠農行動的目標任務,并與所在村簽訂責任合同。
二、突出惠農主線,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作用
(一)引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發揮示范作用。我們依托糧蔗果蔬桑煙茶林牧等特色資源,對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性高的實用人才,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促使其快速發展,以他們的成功經驗為農民作出示范。
(二)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揮紐帶作用。我們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的紐帶作用,大力支持和鼓勵農村實用人才運用自身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領辦或牽頭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專業協會,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發揮骨干作用。我們采取優先為農村實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廣項目、無償提供科技信息和技術支持,優先給予參加各類技術培訓、提供新項目開發的“雙優先、雙提供”,并鼓勵他們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
(四)推動農民豐產增收致富,發揮引領作用。對農村實用人才創辦農業企業、興辦經濟實體、發展農業產業項目,在資金籌措、土地征用、基礎設施、技術攻關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引導農村實用人才采取“一幫一”、“一幫多”等形式,與農民結成幫扶對子。
三、完善激勵機制,激發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整體活力
(一)政治上關懷。積極探索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審制度,使這些“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手”有名有份,并落實相應的待遇,規定權利和義務。對那些政治覺悟高、組織能力強、群眾公認的農村實用人才,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優先培養,優先推薦進入村級領導班子,優先推薦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
(二)資金上扶持。各級政府專門設立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專項基金并列入財政預算,由市、縣(區)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統一管理使用。同時,對在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中資金有困難的農村實用人才,積極幫助申請貼息貸款。
(三)榮譽上激勵。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并把其納入農村“創先爭優”活動之中。制定出臺了農村實用人才和“三農”人才標兵選拔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