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鼓勵居民看病先到基層醫療機構?
目前,“看病難”主要是難在大醫院掛號難、住院難,許多大醫院人滿為患,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卻門可羅雀。事實上,很多常見病、多發病并不需要去大醫院,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可以治好。有病先到較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既方便又快捷,省時又省力。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使用基本藥物,醫保報銷比例較高,能夠有效降低醫藥費用。如果基層醫療機構解決不了問題,患者可以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到大醫院就診。
雙向轉診是咋回事兒?
雙向轉診是指不同醫療機構之間根據病人病情需要互相轉診。下級醫療機構對診斷、治療有困難的病人轉至上級醫院,上級醫院對病情相對穩定和進行康復治療的病人轉至下級醫療機構。
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已經開始探索雙向轉診制度。例如,北京鼓勵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格局。
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能讓群眾放心嗎?
目前,群眾寧愿去大醫院排隊掛號也不愿意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看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不放心。本次醫改,有關部門將從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方面入手,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一是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鼓勵通過醫療資源重組等方式充實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有資質的人員開辦診所或個體行醫。充分利用城市現有一、二級醫院及國有企事業所屬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療機構等資源,發展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二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制定并實施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全科醫生和執業醫師招聘計劃,完善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制度。城市醫院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式,帶動社區衛生持續發展。
醫療救助主要針對哪些人群和特殊病種?
目前我國困難人群急需給予醫療救助的有以下四類人員:一是城市居民中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二是農村居民中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三是農村五保戶;四是地方政府規定的其他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家庭成員。上述醫療救助對象的具體條件由地方政府民政部門會同衛生、勞動保障、財政等部門制訂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關于醫療救助的特殊病種,全國尚無統一標準,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什么是藥事服務費?
藥理服務費是指醫療機構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收取的一項費用,主要用于補償其向患者提供藥品處方服務的合理成本。藥事服務費是根據醫務人員提供藥品服務的勞務價值來核算的,與銷售藥品的金額不直接掛鉤。取消醫院藥品加成政策,代之以收取藥事服務費彌補相關成本,有利于切斷醫療機構和藥品銷售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
不同醫療機構的檢查結果可以互相承認嗎?
醫療機構間的檢查結果互認是節約醫療資源、減輕患者負擔的重要措施。目前,上海、桂林等部分城市已經實現了不同醫院間的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上述城市的試點經驗得到國家的認可。醫改意見要求,將實行同級醫療機構間的檢查結果互認。今后在檢查標準化和加強質量控制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