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孔子在回答季康子問政時曾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里的“政者”是指執掌權力之人,即為政者,官也。這里的“正”,既有公正之意,也有正派之意;既有為官之正,也有為人之正。對于領導者而言,“正”是為官的第一準則,只有“正”,才能在生活上注重小節、廉潔自律、情趣健康,在工作上心胸坦蕩、公道正派、率先垂范,從而贏得下屬的擁護和支持,真正做一名心正、言正、行正和身正的領導者。
要用心正體現無私,以此來服人。心正即心地端正,襟懷坦蕩,思想高尚,甘于奉獻。這就要求領導者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心里時刻裝著下屬,想下屬之所想、急下屬之所急、幫下屬之所需,真心誠意為下屬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領導者只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心放正了,才會摒棄個人得失,不讓感情代替原則,不讓公心讓路于私情。切實做到思想上坦蕩,行為上磊落,才能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只有這樣的領導者,才能讓下屬心服口服,從而當好一面旗幟,為眾人作好表率,最終贏得下屬的真心敬佩和愛戴。
要用言正體現成熟,以此來聚人。宋代學者朱熹說:“言不妄發,發必當理?!薄把詾樾穆暋?,語言是一個人觀點和立場的直接表白。對于一名政治上真正成熟的領導者來說,在說話方面,就是要做到“言正”?!把哉笔侵讣纫抑v話,又不能亂講話。敢講話,就是在討論問題、反映情況、匯報工作和考察干部的時候,要尊重事實,敢說真話、敢講實話;不亂講話,就是不該說的不說,堅決做到有損黨的形象的話不說,不符合黨性原則的話不說,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話不說,影響團結的話不說,對需要保密的事守口如瓶,決不跑風漏氣,對把握不準的事不妄評亂語,更不能信謠傳謠。此外,說話還要看對象、看場合。對下屬說話,切忌頤指氣使,高高在上;對同級干部講話,要多說有利于團結的話、鼓勁的話、順氣的話。只有這樣做到了“言正”,才能真正堅持原則,體現成熟,才能凝聚人心,共謀發展。
要用行正體現公平,以此來感人。所謂“行正”,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日常行為。對于領導者而言,僅僅“言正”是不夠的,還必須做到“行正”?!坝衅溲?,無其行,君子恥之。”“慎言謹行,是修身第一事?!边@些話雖是古人所說,但至今仍有諸多借鑒作用。領導者要做到“行正”,關鍵是為人處事要公正,就是要講公平,不循私情、不謀私利,凡事處以公心,嚴格按規定辦事,對事不對人;就是要堅持原則面前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就是要敢于同違反原則的人和事作斗爭,對搞歪風邪氣的人要敢于得罪、敢于批評、敢于斗爭,雖然會得罪個別人卻能贏得大多數人的支持。惟其如此,才能感召眾人,形成合力,讓大家工作有奔頭,事業有前途。
要用身正體現威信,以此來帶人??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說,當領導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下屬就會跟著行動起來;反之,如果領導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下屬端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下屬也不會服從。因此,領導者“身正”就是要潔身自好,以身作則、一身正氣、率先垂范,做到公道正派、剛正不阿。只有這樣,才能站得穩腳跟,立得住威信,說話有人聽,工作有人幫,真正帶領大家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心正、言正、行正、身正,是領導者為人處世的四條原則。其中,“心正”是根本,“行正”是目的,而“言正”和“身正”則是保證。對于領導者來說,四者缺一不可。只要心中常懷一個“正”字,并時刻牢記之、自省之、踐行之,就能真正做一名優秀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