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2010年第三季度全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共提供就業崗位476825個,進入市場登記求職的人員387823人,求人倍率1.23,市場繼續維持需求大于供給的狀況。與2010年第二季度相比,全區總體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均有小幅下降,分別減少70674人和8520人,下降幅度為12.91%和2.15%,求人倍率下降0.15。
在供求對比方面,南寧、柳州、桂林、來賓四市的求人倍率小于1,分別為0.84、0.72、0.90和0.91,說明這幾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出現多人競爭一個崗位的狀況。而自治區本級和百色市求人倍率偏高,分別為12.16和9.79,說明這兩個地方需求大于供給,用人單位招不到人和崗位等人的情況比較明顯。其余9個城市的求人倍率在1至2.5之間,同樣也是需求大于供給,但人力資源供需矛盾趨于平和,求職者會有比較多的選擇崗位的機會,競爭壓力相對較小。

二、產業需求情況
從需求總量看,第三季度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所占比重依次為5.34%、23.25%、71.41%。第三產業用工需求依然保持很高的比重,仍舊是人力資源需求的主要產業,且與第二季度相比所占比例有較大幅度的上升。與此同時,第一、二產業需求比重下降,分別下降1.01個百分點和1.45個百分點。縱觀前三季度行業需求情況,積極開發第三產業新的就業崗位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促進失業人員就業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方法。
三、行業需求情況

行業需求方面,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和其他服務業是我區對人力資源需求較多的五個行業,其用人需求分別為17.23%、14.29%、10.06%、9.05%和7.51%,合計占市場總需求的58.14%。金融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國際組織這三大行業,需求人數偏少,合計需求僅占總需求的1.65%。
四、用人單位需求情況
從用人單位經濟類型看,企業用人需求仍占主體地位,所占比重達98.62%,人力資源需求總體格局變化不明顯,內資企業的需求占總量的89.15%。和第二季度需求一樣,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營企業的需求量仍然占據著前三位,三者需求所占比重分別為21.08%、18.28%、15.93%,說明這三種類型的用人單位成為2010年第三季度吸納人力資源就業的主力軍。

五、按職業分組供求情況分析
從各類職業的需求狀況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是用人需求的主體,所占比重分別為46.05%和18.23%,兩者合計占全部用人需求的64.28%。此外,專業技術人員、生產運輸操作工的用人需求也比較大,所占比重分別為14.50%和11.79%。
從求職情況看,求職人員相對集中的職業也是商業和服務業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所占比重分別為39.88%和22.04%,兩者合計占總求職人數的61.92%。專業技術人員和生產運輸操作工求職比重為17.40%和10.59%。
從供需狀況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操作工和農林牧漁水利生產人員的求人倍率相對較高,分別為1.41、1.36和1.28。第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各職業求人倍率均略高于平均值1,說明人力資源市場呈現崗位等人的現象,求職人員求職壓力相對較小。

第三季度,推銷展銷人員仍處在需求大于供給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的第一位。一方面是由于接近年末,廣西區內各類展銷活動增多,人員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受職業薪酬結構的影響,長期以來推銷展銷人員薪酬結構一直以“底薪+高提成”的方式確定收入,工作人員不僅壓力較大,而且收入不穩定,使得從事此類職業的求職者選擇企業更為謹慎,因此推銷展銷人員這類崗位長期處于需求大于供給的狀態。
商業服務業中的飯店服務人員、餐廳服務員等服務類的職業求人倍率都在2以上,說明求職者可以選擇崗位的機會相對較多。職業技術含量低、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和待遇不理想等是造成此類職業人員流動性一直偏高的主要原因。
此外,電子器件制造工、特種加工設備操作工、機械冷加工工以及其他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及有關人員等制造業中的工種仍然存在崗位空缺的情況。
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小于供給缺口最大的十個職業中,供需最不平衡的職業是機動車駕駛員、保管人員、行政事務人員,求人倍率分別為0.23、0.35、0.36。表明這些職業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維持飽和狀態,競爭比較激烈,就業率較低。
總體來看,我區人力資源市場供需整體構架仍為結構性失調,職業供求不匹配,失業人員就業不充分的情況短期內無法改變。
六、求職人員構成情況
從求職人員構成來看,失業人員所占比重為70.40%。新成長失業青年占35.22%,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新成長失業青年的81.04%;就業轉失業人員占28.25%;其他失業人員占6.83%。與第二季度相比,應屆高校畢業生所占比重增幅明顯,由61.66%, 增長到81.04%。

七、招聘、應聘條件分析
1、性別
絕大部分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其中對男性的需求為50.80%,對女性的需求為48.54%。從供求狀況對比看,男性和女性的崗位求人倍率分別為1.29和1.18,男性的求人倍率略高于女性的求人倍率,說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找到工作,但兩者都處于人力資源需求大于供給的狀態。
2、年齡
從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的年齡要求看,99.32%的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年齡都有要求。分年齡組看,16-34歲的人力資源構成用人需求的主體,占總需求的77.27%,其中對16-24歲、25-34歲的人力資源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別為43.31%和33.96%。
從求職者的年齡構成來看,年齡在16-34歲之間者為求職的主體,16-34歲的求職者約占總求職人數的73.22%。其中16-24歲的求職者占37.73%,25-34歲的求職者占35.49%。求職者的年齡構成與用人需求基本一致。
從求人倍率對比看,16-24歲、35-44歲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齡組,其求人倍率為1.42和1.18,就業壓力小于其他年齡組。
3、文化程度
幾乎所有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文化程度都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占總體需求的34.52%,其中職高、技校、中專的用人需求占79.03%;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總體需求的31.8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為9.61%。
從求職者的文化程度來看,高中和大專文化程度的人力資源是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65.87%,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職者占33.94%,大專文化程度的求職者占求職總量的31.93%。
從求人倍率對比看,第三季度各文化程度分組求人倍率均處于人力資源需求大于供給的狀況,但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需求量和供給量都遠遠小于其他文化程度的需求量和供給量。
4、技術等級或職稱
從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技術等級要求看,對技術等級有明確要求的占需求人數的60.3%,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四、五級和初、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其所占比重合計為55.98%;從求職人員的技術等級構成看,58.32%的求職者都具有某種技術資格等級,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四、五級和初、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所占比重為55.32%;從供求狀況對比看,職業資格五級(初級技能)、職業資格四級(中級技能)、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求人倍率分別為1.63、1.79、1.77和1.82。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