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新手(亓曉華):村級建檔問題是一個非常實際而又存在諸多爭議的問題,現在,雖說很多地方都在努力實現村村建檔的目標,但由于管理村級檔案的有關人員工作麻痹大意或疏忽職守,以及缺乏檔案管理方面的知識等,導致村級檔案管理和使用不善,檔案丟失、損毀嚴重。倒不如把村級檔案集中起來,定時向鄉鎮移交,建立鄉級綜合檔案室。
guodongsheng:我覺得,討論村級建檔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當前。現在是農村向城市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留下農村記憶比以往顯得更加緊迫。村級建檔在我國檔案事業中的地位頗具戰略性,發展檔案事業的前途廣闊。國家建設擴大內需戰略看好農村,檔案人需未雨綢繆。村檔鄉管,只是村級檔案管理的一種方式,相對保管安全系數高一些,但村級自身用檔不便,應區別門類、區別內容、區別村級情況對待。村檔村管是村級建檔的主要形式。
瞇縫眼:村級建檔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是在城市中已城市化的“村”,建檔還很有必要,一些基本的檔案如文書檔案、會計檔案還會產生。但在某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文件數量甚少,會計可能由鎮統一管理,不必建檔,平時注重資料管理即可。
小白菜: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村級建檔,首先,得在大城市中已城市化的“村”普及了,才能慢慢擴展到農村。再者,大多數農村還不具備建檔案室的條件。
滄海一粟:小白菜說得有道理,所謂“村村建檔”,大多是一套柜子幾本賬,外加戶口冊子。個人認為,村村建檔是目標,不管采用分散保存在各個村的形式,還是采用集中保存在鄉鎮檔案室的形式。至于目標何時實現或何時全面實現,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張小寶:村村建檔是手段,利用檔案才是目的。村級檔案究竟建與不建,并不是關鍵,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把村村有價值的資料以何種形式保存下來以便利用。人人要有檔案意識,村村建檔自然水到渠成。
味道:關于村級建檔,我認為,理論上應該建,但需要過程,實際中我覺得意義不大。我曾經幫助幾個村整理過檔案,但能留作永久保存的,一年也沒幾份文件,還得買鐵皮柜、上電腦、做制度牌子,富裕的村還行,窮的村拿嗎買?還得專門弄個人管檔案,村委會一共就那幾個人,誰給發工資?我們區109個行政村,鄉鎮檔案員經常換,檔案局真沒時間管。
longzhengyi:在落后的農村或者人口文化素質較低的地方,村村建檔沒有必要,資料少,利用更少,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已。但在大城市中,或者城市化較好的地區,村村建檔具有實際意義,有財力人力的支持,相關民生檔案的利用率也會提高,都集中到區縣檔案館不太現實。村村建檔應分情況而定。
丹桂飄香:我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村級檔案就比較重視,把經濟條件較好的行政村的檔案建立起來。每年,文書立卷時,也要求鄉鎮檔案員對村級檔案督促指導,但收效甚微,一些村還把整理好的檔案弄丟,有的連檔案室也不存在了。農村的檔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村干部的重視程度和村經濟狀況,有人提出村檔鄉管,但鄉鎮不能完全包辦,有些檔案是村里自己形成的,仍需要建立檔案室,利用方便。
王旭:村級建檔有必要,建檔可以記錄辦事痕跡。為啥村村難有系統的檔案資料?這個問題很復雜,如人手少、人員經常換、經費不足等原因。如何讓村級檔案有效建立呢?檢查工作要認真、堅持原則。若有資金、人力和指導,沒需求,無效果,建檔意義何在?
周小麗:村級建檔主要得加強檔案資料的保管意識,我們經常遇到來查閱土地資料的老鄉,因為土地問題發生糾紛,拿不出有力的憑證(如征地協議等)而與土地使用方發生矛盾。檔案往往在用時才體會到其必要性和價值,但已無可彌補。因此,要增強保管意識,保證資料完整,不按規定歸檔似乎不重要了。
山大檔案:從檔案事業整體發展的角度而言,村村建檔必要而且是必須的,但就實際情況而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我村,五六年之前,村里人基本上都以務農為生,形成的文件數量很少,不用說歸檔了。現在,文件數量多了,人們的意識也確實提高了不少,建檔的客觀條件也具備了。但村里人有錢了之后都到城鎮里買樓房住了,村里常住的人很少,除了農忙時節,幾乎見不到人。建檔也沒什么必要了。
追夢人:村級建檔應當以簡單明了為主,不要用我們太專業的來要求他們,告訴他們哪些要收集,相同的問題歸為一類,注意保存完整,不要遺失、受潮、蟲咬,要防火等,要求他們能把資料收集齊全就很好了,村級建檔應當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穩步推進。
?pls1314:我“五一”前正好在做這方面的檔案調研,從我調研的情況來看,我認為,村村建檔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村級建檔不僅有利于保存本村的歷史記憶,同時,在促進村級政務公開方面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老師建議村檔鄉(鎮)管,但在村民心中,村委會較之鄉鎮政府更為親近,也更愿意去利用檔案。另外,村村建檔雖然有必要,卻也要做好相關保障措施才行,否則,徒有虛名。這些基礎保障因素主要有領導重視、一定額度的財政經費、完整的檔案管理制度,等等。應當提出的是,還應建立合理的定期移交制度,畢竟,行政村仍不適合建立檔案室。
zzia050406220:我認為,村村建檔沒有必要,因經濟或人員配置等問題,即使建好檔案室也難以延續。我們可在采用村檔鄉管的前提下,每逢村里有重大活動或重大決策事項的時候(如糧農直補、新農村建設等),建立一個臨時的檔案機構,由鄉鎮的檔案部門派出業務骨干,村里指定人員配合,待該活動結束以后該機構撤銷。由檔案部門派出骨干,負責把關檔案收集范圍和對其進行規范整理,由村里指定的人員負責檔案的收集。一方面,可以解決村級檔案收集不齊全、整理不規范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夠解決人員配置問題,因地制宜共同做好檔案工作。
我運動:對于村級建檔,我持贊同態度,原因主要有四:一是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出現了由幾個行政村合并成中心村的村級組織調整現象,與以往相比,其建立檔案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一步增強。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求村的黨務、政務、廠務等公開,需要形成檔案作為依據,為村民服務也需要有檔案作為后盾。三是隨著近年來各地區、縣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檔案法制宣傳、檔案知識宣傳,村民的檔案意識普遍得到了提高。四是開展村級建檔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整個社會的檔案意識。
成長中的小樹(白樺):我認為,建立健全村級檔案工作很有必要。農村改革開放形成豐富的檔案內容,可為農村改革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作參考。但目前,部分村干部對檔案工作不重視,文件材料長期處于零散、混亂的狀態;農村條件差,檔案有蟲蛀、鼠咬等現象發生,給檔案整理和查找利用帶來諸多不便。要想建立健全村級檔案工作,需做到“四抓”:一抓宣傳,提高對村級建檔的認識;二抓培訓,以鄉鎮為單位舉辦檔案業務培訓班;三抓典型,以點帶面,用典型引路,推動村級檔案工作開展;四抓制度,建立必要的村級檔案管理規章制度,有章可循。
白衣書生:目前,“村檔鄉管”不現實,有的鄉鎮自己的檔案管理都未必過關,又如何管理數量龐大的村檔呢?因此,扎扎實實搞好村級建檔才是正確方向。這里,我再補充“三抓”:一抓“以縣促鄉(鎮),以鄉鎮促村,逐級傳動”,這是搞好村級建檔的關鍵;二抓執法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這是做好村級建檔工作的有力措施;三抓村級檔案利用,建而用之,充分發揮村級檔案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寧靜:我認為,村級建檔很有必要。其一,內容少,是因為沒有下工夫進行收集。不要說文書、會計、聲像幾大門類,單就有重大價值的財會、民主管理、農業科技、土地承包、計劃生育、實物(如獲獎證書),等等,就有很多。其二,沒人用絕不可能。誰敢說以上這些檔案材料建成后沒人查閱,只要是部分有用保存就有價值。其三,投入在檔案管理的金錢和人力與農業科技產生的巨大生產力和檔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產生的社會效益,不可同日而語。
Guodongsheng:我想,討論村級建檔,縣級檔案行政部門的熱情與責任感是問題的關鍵。農村文化相對落后,農民對檔案相對生疏,并非他們不需要檔案,農村不需要建檔。相反,只要檔案人將其“送上路,領進門”,其熱情與需求前景必然非常可觀。1999年,臨清六百村村村建檔,我寫了篇《臨清市農村建檔實現百分之百》,發在《臨清檔案》上。市委書記看了,馬上讓市委秘書長來核實。我說:“六百村檔案我都看了的。”他們才放了心。2010年12月,《中國檔案報》報道內蒙古農村建檔有百分之九十,我相信,更欽佩他們對農村、農民的感情。我相信,有了這種深厚感情,并相信農村、農民的檔案需求度和創造力,比什么都重要,是村級建檔第一位的大事。
飛熊:要搞好村級建檔工作,我認為,當前,首先,還是要大力宣傳貫徹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檔案法律法規,在提高檔案意識、理順工作職責上下工夫,把建立健全村級檔案工作變成村民委員會的自覺履行工作職能職責行動,從而自覺保障其在人、財、物力上之所需。其次,是加強檔案業務上的指導,幫助搞好建檔工作和開發利用工作,體現建檔工作的現實效用,進一步激發建檔工作熱情,至于其檔案的具體管理模式上,可靈活采取“村檔自管”、“村檔鄉(鎮)管”等形式,只要是能保證檔案安全保管就行。最后,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同鄉鎮、涉農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多措并舉進行監管和考核,確保村村建檔不遺漏,不建檔無實惠。
宛龍:2011年1月26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誰讓健康檔案離了譜》為題,對安徽省懷遠縣“層層截留衛生經費,造假檔案完成指標”問題進行了報道。經安徽省衛生廳調查核實,懷遠縣萬福鎮衛生院劉圩村、陳安村、劉樓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存在編制虛假居民健康檔案行為,萬福鎮有4.6萬居民,共建立健康檔案11214份,其中,有1680份填寫不規范或屬于虛假檔案。由此,我深刻體會到,村級建檔工作中,檔案部門應加強監督與管理,確保檔案的真實性,使檔案真正是為社會發展、為人民服務,而不成為某些地方部門和個人弄虛作假的政績。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