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城市化進程是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向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必然規律。如何記載其歷史演變過程及檔案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以河南焦作市山陽區的發展變化為例,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山陽區的歷史演變過程
山陽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 1987年,焦作市政府對城區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行政區劃調整。市中心城區以群英河為界,河西為解放區、河東為郊區。1991年4月,郊區更名為“山陽區”。20世紀80年代末期,一些城中村、城邊村的集體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紛紛更名為“××實業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對外叫“××實業公司”,對內是“××村民委員會”。至1998年3月,山陽區再次區劃,將原來的三個辦事處區劃成七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以后,焦作市政府對城市居(職)委會再次進行資源整合,各街道辦事處對已經名存實亡的“城中村”職委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區域進行調整,形成了現在的社區。2005年,全省對鄉鎮機構進行了撤并。山陽區結合本地實際,對僅有的兩個鄉進行了機構精簡和更名,至此,從新中國成立迄今,已有近50年歷史的兩個鄉不復存在。若干年后,那些早就銷聲匿跡的小村莊,那些形形色色實業公司等城中村,恐怕在人們心中連印象也沒了。山陽區的演變過程,說明了建立農村城市化進程中檔案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2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建立檔案信息的必要性
2.1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檔案建立與保管。在農村城市化進程中,消失的村名分別要經歷幾次更名和變遷,就如同在現代城市發展建設中,總有一些老地名在消失。我們應認真對待這些消失(被更名)了的村名、地名,收集其歷史存在時間、地域、名稱、影像資料等,建立專門的檔案資料進行妥善保管,將具有一定的研究參考價值。
2.2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經歷的演變過程。所謂“城中村”、“城邊村”,一般都要經歷幾次繁華時期。以山陽區為例,隨著城市的擴張,其大量土地被征用,集體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當時,全山陽區幾乎所有的“城中村”、“城邊村”都成了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小康村”、“明星小康村”。而今,這些“小康村”、“明星小康村”的演變都只能被歷史記載。
2.3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痛點”。“城中村”、“城邊村”是農村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發展擴張中的產物,因為,說它是農村,它處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說它是城市,其管理方式、人們生活保障根本無法與城里市民相比。同時,這些地方也成了流動人口集散地,特別是靠出租房屋維持生計的村民們,由于缺乏法律意識,對流動人口登記管理等方面信息缺乏經驗,使得一些地方成了犯罪分子的隱身之地。如果把這些信息都能摸排清楚,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卷宗,對今后的“城中村”、“城邊村”建設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農村城市化進程中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老村名、鄉(鎮)辦名稱是農村城市化進程和變遷的刻痕印記,它見證了農村城市化進程和演變中的發展過程,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充分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村莊、鄉(鎮)辦事處所處的方位、地域以及民俗、風情等傳統習慣和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文化、方言和村情等特點。這些都是國家經濟發展、文化建設、農村城市化轉型過渡時期不可多得的信息。把這些村莊、鄉(鎮)辦事處在農村城市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真實記錄下來,作為史料永遠保存是十分有益的。文字記載主要有村莊名稱、方位、人口、戶數、各個時期的經濟狀況、歷史名人、行政管轄、街巷道路以及地名沿革、地貌走向等,諸如四合院、文化大院、廟宇、寺堂修建的時間和古樹的樹齡。還有改革開放以后新農村建設中的樓房、排房、四合院和小康之家等,有歷史價值的應把其全貌拍錄下來,以便重建時仿效。這樣,讓后人能認識了解和研究這些“城中村”、“城邊村”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真實情況,也為今后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可能遇到的類似問題,提供寶貴經驗。
總之,在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切實加強檔案管理,留存真實記憶,不僅能反映農村歷史沿革、變遷過程中的真實情況,也能為今后農村城市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寶貴經驗。
(作者單位:河南城建學院來稿日期:201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