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刊載在我國檔案學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上的電子文件保護研究文獻進行論文數量和內容的統計、分析,總結出我國電子文件保護研究的整體狀況,以期進一步推動電子文件保護的理論及實踐進程。
關鍵詞:電子文件;保護;統計;核心期刊
1文獻選取
筆者于2011年8月10日,借助“中國知網”對我國電子文件保護研究的期刊文獻報道情況進行查詢。首先,筆者借助“中國知網”采取跨庫檢索模式,選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及“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作為檢索文獻來源庫,以“(題名=電子文件)并且(題名=保護)”為檢索條件進行檢索。共檢得文獻111篇,其中,包括優秀碩士學位論文3篇,博士學位論文1篇。然后,筆者分別添加10種檔案學核心期刊(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檔案管理、北京檔案、檔案與建設、浙江檔案、蘭臺世界、山西檔案、檔案)的期刊名進行再次檢索,如以“(題名=電子文件保護)并且(來源=檔案學通訊)”為檢索條件進行檢索,得出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的分布情況。
2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數量統計分析
根據上述檢索途徑,對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總數量進行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數量統計

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核心期刊的電子文件保護研究的發文量是36篇,占總發文量的32.8%,其他期刊發文量是71篇,占總發文量的64%。另外,還檢索到3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1篇博士學位論文。說明我國學者對電子文件保護的研究已處于較高理論水平,有著相當的學術價值,而且,開始受到高學歷學者的關注。
筆者對10種檔案學核心期刊所刊載的36篇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作進一步學習,統計出這些相對來說學術價值較高的論文的年代分布(如表2)和期刊分布(如表3):
表2 檔案學核心期刊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年代分布


表3 檔案學核心期刊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期刊分布

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電子文件保護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就開始了。隨著21世紀電腦的普及,以及信息化對各行各業的滲透,電子文件開始成為檔案界又一熱門的專業術語,學者們對電子文件保護的研究熱度也呈上升趨勢,在2002年達到一個小高潮。但2003年到2005年這3年間,只有1篇電子文件保護方面的成果問世。從2006年到2009年,保持著比較穩定的發展水平。2008年,達到電子文件保護研究的鼎盛時期,共6篇成果問世,占所有成果的16.6%。從2010年至今,又呈下滑趨勢。縱觀電子文件保護研究的發文全貌,從1998年《檔案學通訊》上刊載首篇有關電子文件保護的論文到今天,這十多年間,我國電子文件保護研究的發展并不平穩,發文量有升有降,甚至是驟升驟降。這與電子文件所依附的硬件環境——計算機本身的發展以及相關的計算機技術有很大關系。
從期刊的發文量來看,《蘭臺世界》居于最高,共9篇,占全部發文量的25%。這主要是因為《蘭臺世界》是半月刊,相比于《檔案學通訊》、《檔案管理》等雙月刊來說,本身在發文量上就具有相當的優勢。發文量較高的還有《檔案學通訊》、《檔案管理》和《山西檔案》,這些期刊理論性較強,對電子文件保護研究比較重視。
3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內容統計分析
我國電子文件保護研究的內容比較豐富,不同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切入來闡述電子文件保護的各個方面的問題。筆者把查詢到的36篇論文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按內容分成七大類,統計數據如表4:
表4 檔案學核心期刊電子文件保護研究論文內容分布

3.1電子文件信息保護研究。主要闡述電子文件信息保護的論文有10篇,占27.8%,居于首位。這主要是因為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文件在館藏檔案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而現代計算機技術又可以不留痕跡地更改電子文件的信息,使其失真,所以,電子文件的信息安全成為計算機安全專家和檔案文件工作者共同關心的課題。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投入到電子文件信息保護的研究中來。對這10篇論文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不難發現,我國學者對電子文件信息保護的研究主要從技術層面著手。
目前,我國學者關于電子文件信息保護的理論研究中所涉及的技術主要有DRM(DigitalRight Management數字版權管理)技術、Huffman(哈夫曼樹)編碼方法和加密方法。陳勇在《DRM技術在電子文件保護中的應用研究》中指出,DRM技術在電子文件保護中的應用,必須解決三個關鍵性問題:一是防范未經授權的用戶對電子文件的非法獲取和使用;二是防范合法用戶越權對電子文件的非法使用造成的敏感信息泄密;三是能證明具有版權電子文件的版權歸屬。[1]王素立則針對文本型的電子文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出了基于哈夫曼樹的二進制編碼方法,對電子文件進行無損壓縮。[2]另外,蔣晨曦和張建華在《電子文件信息的加密保護》一文中,對程序類電子文件和數據類電子文件的加密方法及功能進行了總結。
3.2電子文件與紙質檔案保護的差異研究。分析比較電子文件保護和傳統檔案保護差異的論文有6篇,占16.6%。我國檔案保護技術源遠流長,而電子文件這一新型載體文件的出現,使得很多傳統的檔案保護理論不再適用,將其與傳統檔案進行比較研究,探尋兩者在保護技術和方法上的差異,有利于推動兩者保護研究的發展。
我國學者對電子文件與紙質檔案保護的差異研究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一是載體壽命的差異。兩者所依附的載體完全不同,載體的制成材料也就不同,各自的耐久性也就是載體的壽命當然也就不同。二是環境條件影響的差異,主要包括溫濕度、灰塵、有害氣體和光線以及外來磁場幾方面的因素。不論是電子文件還是紙質檔案,都是存放在自然界中,那么,就難免會受存放環境的影響。而兩者各自所依附的載體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不盡相同,因此,環境條件對他們的影響也會有所差異。三是技術壽命的差異,技術壽命主要是針對電子文件的保護而言。麻純新在《電子文件與紙質檔案在保護技術上的差異》中指出,電子文件的壽命不僅與其內部諸因素和保護環境條件有關,更與技術革新有關。因為電子文件是通過計算機將信息與載體結合在一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