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與對待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的相互關系,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依法治檔、依法行政工作中必須面對,也必須處理好的重要關系。這個問題,是檔案行政管理工作者必須認真對待與妥善處理的實踐問題之一,也是檔案理論工作者應當重點關注與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論問題之一。本文對二十幾年來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
1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研究文獻樣本的來源與選擇
筆者利用篇名、關鍵詞、主題和全文4個檢索途徑,以“檔案執法”并且“檔案行政管理”為檢索詞,運用“精確”檢索,對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進行檢索,檢索時間上限不限,下限為2010年。從數據庫檢索結果看,最早涉及“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的文獻是《檔案與建設》1988年第1期上的《信息窗》,而最早以論文形式論及“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的文獻則是李統祜發表在《檔案工作》(《中國檔案》)1990年第3期上的《談談檔案執法中的仲裁程序》一文。具體檢索結果見表1。
表1:檔案部門文獻量統計表

鑒于篇名、關鍵詞2個檢索項中的文獻沒有或過少,而全文檢索項的文獻量又過大,故本文以主題檢索項中的117篇文獻作為研究分析的樣本。
2文獻年代分布
從數據庫檢索得知從1988年起,除1989年研究為空白外,1990年后,相關研究一直沒有中斷過。下圖是1988年至2010年發表相關文獻的分布趨勢圖。

從趨勢圖可見,從1988年到2010年23年間,最為活躍的高峰期出現在1997年(20篇),以這一年為界,前10年是漸漸上升(1988年~1991年),再到一個比較活躍時期(1992年~1996年)的過程,共發表文獻60篇,年均6篇;后13年是先快速降溫(1998年~2001年),再趨平穩,且長時期的低水平(2002年~2010年)過程,共發表文獻57篇,年均4.38篇。
總體上看,前期文獻數量由少到多,熱情漸趨高漲,到《檔案法》修改(1996年)后達到最為活躍的時間,后期由多到少,熱情日趨消退。從2000年到現在的11年間,對此問題的關注與研究一直穩定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
3文獻期刊分布
按載文數量排,載文量在2篇以上的刊物有:《蘭臺世界》10篇、《黑龍江檔案》9篇、《山東檔案》9篇、《四川檔案》8篇、《上海檔案》7篇、《蘭臺內外》7篇、《檔案管理》6篇、《浙江檔案》6篇、《檔案天地》6篇、《湖北檔案》6篇、《中國檔案》5篇、《檔案與建設》5篇、《云南檔案》5篇、《北京檔案》4篇、《陜西檔案》4篇、《貴州檔案》3篇、《檔案學研究》2篇、《檔案》2篇、《檔案時空》2篇、《湖南檔案》2篇、《機電兵船檔案》2篇,共21種,110篇。其他只刊發1篇的有7種。
在22種檔案學期刊中,8種檔案學核心期刊按刊均計算為刊均5篇,14種檔案學3962c968adb3fcf4f23074c13d9fc292普通期刊按刊均計算為刊均5.07篇。檔案學核心期刊刊均載文量與檔案學普通期刊刊均載文量和檔案學期刊刊均載文量基本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以檔案理論工作者為主要撰稿者,且以理論研究見長的檔案學重量級核心期刊,《檔案學通訊》沒有刊發與此主題相關的文獻,《檔案學研究》2篇的載文量,也低于檔案學核心期刊刊均載文量。理論性越強的刊物刊登這方面的文獻越少,這表明,純理論研究型檔案刊物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度,遠遠低于兼有工作指導性的檔案刊物。
4文獻作者分布
在署名的109篇文章中,涉及作者140人。按作者發表文章數量排,在署名的109篇文章中,發表文章在2篇以上(包括第二作者)的作者有:程訓方2篇、丁傳斌2篇、李富英2篇、楊愛東2篇、向德才2篇、嚴永官2篇、陳秀英2篇,共7位,發表文獻12篇,僅占全部發文量的11.01%。其他97篇分別由不同作者單獨或合作撰寫。
在署名的109篇文章中,獨著80篇,占73.39 %;2人合著22篇,占20.18 %;3人合著6篇,占5.51%;4人合著1篇,占0.92%。合作率為26.61%。研究以“單兵”作戰為主。
在署名的109篇中,按全部140作者計人均載文量只有0.78篇,按第一作者計人均載文量也只有1.06篇。研究作者群相當分散,目前,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核心作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缺乏系統性和深度。
5文獻作者單位分布
從作者單位來看,在注明作者單位的73篇文獻中,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載文51篇,占69.86%;各級各類檔案館載文3篇,占4.11%;高校載文5篇,占6.85%;其他單位載文14篇,占19.18%。
發表文獻在2篇以上的單位有3個: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3篇、北京市平谷區檔案局2篇、濮陽市檔案局2篇等3個單位發表文獻7篇,占全部注明作者單位文獻的9.59%,其中,檔案行政管理部門4篇。其他66篇文獻的作者分別來自不同單位。
文獻作者多以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及檔案工作部門的同志為主,實踐部門檔案工作者的參與度相對較高。從注明文獻作者單位的73篇文獻看,各級各類檔案工作部門載文54篇,占73.97%;高校及其他單位載文19篇,占26.03%。在7位載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中,檔案行政管理機關6位,其他單位1位;高校空缺,說明高校理論工作者對此的關注相對較低。從研究單位的類型來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問題的關注度最高(詳見表2)。其中國家檔案局1篇,占1.96%;省級檔案局7篇,占13.73%;地市級檔案局16篇,占31.37%;縣區級檔案局27篇,占52.94%。按層級看呈倒“金字塔”型。基層對此問題的關注度要高于領導層。
表2:文獻作者單位分類統計表

6文獻研究層次分布
從研究層次來看:屬基礎研究(社科)58篇,占49.57%;屬行業指導(社科)44篇,占37.61%;屬政策研究1篇,占0.85%;其他1篇,占0. 85%。由此可見,由于文獻作者多數來自檔案工作一線,屬于工作指導類的文獻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基礎性文獻研究仍然占到了最大的比例,這表明,無論是基層工作者,還是理論工作者,更多的是在理論層面上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而有關這一問題的政策性研究卻十分單薄。
7文獻關鍵詞分布
從文獻所用關鍵詞看:涉及文獻在2篇以上的有檔案4篇、執法3篇、行政執法2篇等3個,共有9篇文獻,占7.69%。依法治檔、檔案法制、檔案執法監督、檔案執法、檔案行政管理、行政執法監督、管理部門、監督職能、法制建設、案例、黃河檔案、對策、問題等關鍵詞各只有1篇文獻(包括沒有關鍵詞),占92.31%。在題名中含有“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一詞的117篇文獻中,以“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為關鍵詞的只有2篇,僅占1.71%。這既表明作者在提取關鍵詞時較為隨意,不夠準確;同時,也表明部分文獻研究的篇名與實際內容不完全相符。有關這一問題的研究還處于相當淺的層次,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還有待深入與拓展。
8結語
對于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的相互關系的研究,來自檔案行政管理一線的同志對此問題的關注程度要高于高校從事理論研究的同志,基層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關注度高于上一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表明檔案執法是基層檔案行政管理中的常用手段。因此,基層遇到的問題最多,困惑也最多。這也說明這一問題更多的是一個實踐中的理論問題。從總體上講,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管理研究還處于相對比較零散、比較分散、比較浮淺的層面上。在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成為我國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向的今天,檔案行政管理中的執法問題,理應成為檔案工作者關注與研究的重點。因此,關于這一問題研究的漸低趨勢應當引起我們特別重視。
(劉東斌組稿作者單位:新鄉市總工會技術協作辦公室來稿日期:20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