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出發,為中職教學提供有效的基于項目的網絡學習環境設計、學習工具設計及項目學習策略設計,從而實現從傳統課程單一目標教育向職業能力培養的轉變。
關鍵詞:中職;項目學習模式
項目學習模式是一種在中職學校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其較多地關注某一學科的中心概念和原理,讓學生融入到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去,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以現實的、學生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職業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從組織形式上看,項目學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控制學習進程,在兼顧個性化學習的同時展開小組協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從內容上看,項目學習要求學生可以直接參與確定學習的內容,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并能在加深和拓寬原有知識的同時,結合社會實際情況,主動學習新知識,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但是,目前中職學校項目學習模式存在幾個問題需要解決:(1) 中職學校沒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缺乏一個較為完善的基于項目學習的網絡教學平臺;(2) 中職學校沒有在項目學習的具體環節中設置能力培養的計劃,沒有落實各項職業能力指標,項目學習僅僅關注的是成績是否有顯著變化,而成績的評定標準又往往是傳統的考試,并不關注項目選取的科學性、合理性,學生的職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3) 中職學校沒有把項目學習和傳統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實際上,提倡項目學習并不是否定傳統教學,兩者各有長短,項目學習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強調理論知識的掌握,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下面,筆者就以自身教學實踐為出發點,探討中職項目學習模式。
一、基于項目的網絡學習環境及學習工具設計
(一)項目學習環境的設計類型。
(1)基于Webquest的學習環境。其特點是為師生提供了實用的網頁模板,Webquest網站分為六個部分:引言、任務(項目)、過程、資源、評價和結論,強調任務(項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解決基于探究性項目的學習,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通過自評工具給予學習者相應的評價。Webquest學習環境設計源于探究學習設計,在項目學習設計中可以創造性地適當加以改造,以更好地滿足項目教學的需要。
(2)基于專題學習網站的學習環境。其特點是強調對專題內容知識的學習,有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源和交流協作平臺,專題學習網站由四部分組成:結構化知識組成、擴展性學習資源、協作交流空間、自我評測系統。支持基于項目的學習情境,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交流。
(3)基于虛擬學習系統產品的學習環境。虛擬學習系統產品及工具有很多,虛擬學習環境強調學習環境的功能體系,具有強大而完善的網站平臺功能,大多由專業公司聯合教育專家設計開發,分為商業版和開放共享版,商業版中比較著名的有美國的Blackboard、TopClasss,英國的Learning Landscapes,加拿大的Atutor等。開放共享版最著名的有澳大利亞的Moodle。Moodle是澳大利亞教師 Martin Dougiamas 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而開發的課程管理系統,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的軟件,Moodle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的縮寫,是一個用來建設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課程和網站的軟件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協作,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
(二)基于項目的網絡學習工具的設計。
依托建構主義技術應用觀,突出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用技術作為知識建構的工具,用技術解決問題,讓技術與課程真正做到融合。
(1)教會學生使用信息工具。如各種網絡搜索引擎,在網絡上收集項目學習材料,并加以分析,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2)教會學生使用認知工具。如:概念圖制作工具(Inspiration軟件),讓學生通過描繪學習過程,有選擇性地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教會學生使用交流工具。如:制作作品展示工具(WebQuest軟件另類用途),可創造性地應用WebQuest軟件(該軟件原本是一種探究學習模式下的支撐工具)來作為項目學習和項目作品展示統一平臺,同時也可解決部分學生缺乏網頁制作技術的瓶頸。在項目實踐中,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協作溝通能力的提高。
(4)教會學生使用效能工具。如:頭腦風暴法實現工具(MindManager軟件),以便高效率地討論項目解決方案的設計問題,充分發揮小組集體智慧。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的提高。
(5)教會學生使用評價工具。制定評價量表,包括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評和教師評價等。讓學生通過網絡互訪在自評和互評中交流與協作,提高與完善;在教師的評價導向下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
二、項目學習策略的設計
(1)學習內容的設計。主要體現為項目的設計,科學地選擇項目是項目驅動教學的關鍵,它應遵循以下原則:設計的項目應能較多地聯系生活、工作和科研實際來設計,不要虛假地設計項目內容,項目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既含有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又要涵蓋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和技能,設計的項目必須可行,適合在網絡環境下開展。要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把握程度,保證學生在規劃的時間內經過自主和協作能夠完成,設計的項目要結合其他學科的學習,應與其他學科有機地整合,最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能力。
(2)學習資源的設計。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注意適當引導學生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以便學生能進行知識的再建構,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它應遵循以下原則: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發展。如果我們能設計出和諧、融洽、愉悅、輕松、相互合作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將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比爾·蓋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能夠很好地與人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體智慧卻是無限的。以關系論學習設計理論作指導,主張教師和學生共同設計學習資源。
(3)學習情境的設計。創設與當前項目學習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真實項目情境下或通過網絡環境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它應遵循以下原則:情境創設要盡可能真實,提供與項目主題基本內容相關的、與現實生活相類似或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去發現、探索與解決問題,順利完成項目學習。要有吸引力,要有多樣性,每個學生的經驗存在差異,因而對客觀世界的解釋和建構也應多樣,圍繞項目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供多樣化的情境,由學生自己去選擇符合自己經驗的情境進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意義建構。
(4)學習組織及評價的設計。為了使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夠順利進行,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學習觀念更新的教育。向學生介紹網絡時代的學習理念和方法,尤其是自主和協作學習,要求學生既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要有協作學習的精神。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它應遵循以下原則:在組織形式上,按異質分組原則,以5—6人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為宜,確定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在組織策略上,教師要以點帶面,從而使“教育目標可視化”。在分層管理上,要發揮小組長的核心作用。在評價考核上,要注意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知識性評價和技能性評價相結合。要注意評價的多維度和多層面,采用個人自評、組內互評、小組自評、組間互評、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項目學習模式既克服了教學的呆板,又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比如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個人自主學習為主,組員、教師指導為輔的幫扶模式以及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即項目規劃和作品創作部分為小組模式,知識建構部分是以個人自主學習為主,組員、教師指導為輔,這樣既防止發生學生吃大鍋飯的現象,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在輔助教學上,樹立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的理念,在教學中多引進一些信息化工具,如概念圖工具、頭腦風暴工具、資料搜集工具、協作學習工具,作品展示工具,既豐富了教學手段,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有效降低學習難度。
(作者單位:東莞市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6):19-21.
[2]馬紹城.善用網絡環境,優化教學策略[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12):41-42.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董維維,陳志方.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職教通訊,2001,(10):52-54.
[5]柯勝男,黃明和,雷剛.“基于項目驅動”的教學研究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7(4):25-27,33.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