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中職學校生源現狀,從實踐和反思兩個角度對中職班主任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探討,以提高中職育人質量。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工作;多元智能理論
目前,中職學校入學門檻有所降低,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給教育和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基于此種情況,筆者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結合筆者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從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和反思兩方面對問題進行探討。
一、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教育借鑒意義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一種評價人類智力和能力的新方法。他提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每個人至少有8種智能,包括言語語言、數理邏輯、視覺空間、音樂、身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識和自然探索等,這8種智能要素沒有優劣之分,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些要素,而它們在不同個體身上以不同方式進行不同程度的組合,使得人們的智力呈現差異性。
這一理論能幫助教育者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形成科學的智力觀、評價觀和發展觀。就職業教育而言,該理論提出的“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正與職業學校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吻合;同時,多元智能理論所闡述的各智能平等,只是表現領域不同,為職業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和多元多維評價觀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中職班主任如何應用多元智能理論
(一)樹立多元認知觀念,真誠接納學生。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強,但自我認知欠缺且心理素質較差。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有多個要素,其組合也是多元的,因此,中職班主任在接班時應正視差異,樹立多元認知觀念,主動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并欣賞他們,引導學生樹立“人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觀點。
1.多角度、多渠道認知學生。班主任要設法在課堂教學、人際交往、體育鍛煉、大型活動和起居生活等多種情況下,認真觀察,多角度認知學生。還可以采取“借眾人慧眼多識英雄”的做法,了解學生在不同人眼中的形象。通過正視差異,立體觀察,客觀評價,切實做到真誠接納每位學生。
2.幫助學生進行多元自我認知。這是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重要環節,這種認知必須要全面、客觀,因此,班主任可在日常教育中把“多元智能理論”解讀給學生,鼓勵他們回歸認知自我的美好原點,在此過程中始終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期待,讓他們產生“我有閃光點,我要更閃亮”的信念。
(二)集中教育力量,提供多元展示平臺。
中職生大都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濃。班主任可結合職業學校學習內容多元化的特點,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巧妙為學生提供多元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發展優勢智能。
1.豐富班級活動,提供多元展示平臺。班主任應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如學習互助、心理交流、宿舍建設、周末晚會等,既活躍班級氣氛,又為學生提供舞臺。活動中盡量為每個人安排具有一定管理責任的角色,除傳統意義的班干部,還可創設各項目負責人,如“校運會籌備項目”可分為訓練組、啦啦隊、后勤組、大本營布景組、稿件采寫組等,盡可能使每位學生獲得“存在感”,并發揮自身積極作用。
2.集中教育力量,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班主任要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日常教育的內容,一方面指導學生結合自身優劣、家庭條件和成長環境恰當選擇目標;另一方面進行“目標分類,有的放矢”,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潛能提供適當的指導。作為教育團隊的協調者,班主任要學會利用資源,為學生創造機會,如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為學生聯系社會實踐等。班主任還應勤與任課老師和家長交流,集中各方力量幫助學生成長。
(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鞏固教育成果。
班主任還要建立相應的多元評價機制,營造的“生生相長、教學相長”的多元互動局面,以賞識教育為主,肯定學生,激勵其超越自我。
1.創新評價方式,鼓勵學生互相學習。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時,可以采用自評、宿舍評、小組評、教師評相結合的辦法,評價內容可包括學習態度和成績、實操能力、人際交往、紀律觀念、優勢特長等多個方面。此外,獎勵方式應不斷創新,除了常規的“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外,還可定期開展“班級之星”評選活動,如紀律之星、文藝之星、吃苦耐勞之星、社會活動之星等,從有利其發展的多個角度來評優,鼓勵學生互相欣賞,互相學習。
2.賞識評價結果,鼓勵智能正遷移。在賞識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將優勢領域的能力遷移到弱勢領域。班主任可指導學生建立自我成長卡片,讓他們學會把自己的今天與昨天作比較。尤其是弱勢領域較多的學生,班主任應盡量給予正面賞識,指導學生智能正遷移。班主任還應樹立“和學生一起成長”的觀念,能接受學生的意見并加以改進,以身教示范學生進行智能正遷移。
三、中職班主任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反思
(一)多元智能不等于多項全能,教育應以人為本。
曾有記者對加德納提及,“在中國,家長和教師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開發出這八種智能”。這是我國的教育現狀,筆者也常思考這一問題。雖然我們是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但并不是都要培養8個方面智能都全能的個體。筆者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人的志趣情感、思想動態入手,切入管理的內核,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挖掘學生潛在效能。尤其對中職生,班主任要發展學生的優勢領域,尊重、接納學生,運用盡可能多的教育資源來幫助學生成長。
(二)教育理論不等于教育目標,教育應有創造性。
加德納先生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不是教育目標,只能幫助人們實現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標,教育家們應該有自己的教育目標。”同樣,本文提出在中職班主任工作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也是借鑒其理論達到“合理有效管理和教育中職生”這一教育目的的方法,它不是一把全能的鑰匙。多元智能理論提出智能的差異性,從另一側面告訴我們,教育應該具有創造性,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實際的教育對象,創新教育方法。
(作者單位:廣東省財政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2]謝志萍.由多元智能理論引發的對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7):59-61.
[3]亓偉軍,范昭宏,周宏強.試論多元智能理論在職業教育中的借鑒和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6):12-13.
[4][美]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與世界的現狀和未來[J].全球教育展望,2007,(1):5-9.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