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當前信息網絡對中職生產生的不良影響現狀,從幾個方面探討了培養中職生網絡道德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生;網絡道德意識;培養策略
信息網絡為社會帶來了繁榮,為人們帶來了方便,這是社會的進步。當今的中職生生長在信息網絡時期,網絡對中職生的學習方式、交流手段、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既有積極健康的一面,但也存在消極影響的一面。這對缺乏社會閱歷、判斷是非能力不強的中職生來說,容易會因此誤入歧途。因此,加強對中職生的網絡道德意識的培養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一、信息網絡的弊端
1.多元化網絡信息真假難辨。
網絡是一個巨大而開放的信息傳遞系統。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國家在反復實踐中建立了一套系統的意識形態侵略理論和操作方法,他們憑借占有網絡資源多、信息渠道廣、資金雄厚、技術高明以及占據國際宣傳制高點的優勢在網絡中進行全方位的意識形態侵略。如第一時間發布新聞和評論,先入為主地控制受眾頭腦;密集發布雷同信息,造成受眾者的思維定勢;收買或扶植所謂“中立機構”和“獨立機構”,以“第三方意見”的形式推銷政治主張。這種多元的信息會使一些政治觀念淡漠、思想道德修養根基不牢固的中職生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誤入歧途。
2.多元化網絡信息導致迷失方向。
“網絡黑客”等一些計算機高手,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擅自進入他人計算機系統(網絡),進行各種非法活動,包括傳播黃色淫穢內容、明顯暴力傾向的內容,對一些違法亂紀行為,不予譴責,反而大加贊賞,甚至視為英雄好漢。中職生由于年齡、社會閱歷、知識水平和抵抗誘惑能力所限制,往往失去選擇能力,造成迷失方向,無所適從。
3.不當的網絡交流導致人際疏遠。
網絡交往的廣泛性、間接性和隱蔽性,使部分中職生借用網絡擴大交際面,在網絡上與各類朋友暢所欲言,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當他們在虛擬世界獲取的快樂比在現實世界多時,就可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絡交往之中;而每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只會使他們更加希望在網絡中尋求慰藉。這樣的網絡交流造成這些中職生只愿意在網絡上尋找“完美”的人生,而消極地對待未能盡如人意的現實世界,對身邊的人、事漠不關心,甚至冷漠無情。
4.不當的網絡交流導致人格缺失。
在網絡世界里,“自由、快樂原則”完全占據著個人的欲望,個人道德防線很容易崩潰,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困惑的人性,在這種低約束的網絡環境里得到宣泄。許多中職生會至少表現出兩種面孔:在現實中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在網絡中桀驁不馴、橫行霸道。甚至一些中職生在網絡上表現出更為失真的虛偽人格,造成虛擬世界的嚴重信譽危機。
5.不當的網絡交流導致道德失范。
網絡領域的交往主要是以人際對話或計算機為中介,它使人趨向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導致人性本身的喪失和異化。虛擬環境的事不是真實的事,虛擬世界的人不是真實的人,而是形式上的。長期處在虛擬環境里的中職生除了與鍵盤打交道之外,形影孤單,會漸漸地喪失社會性,造成他們不在乎用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
二、中職生網絡道德意識培養策略
1.采用疏導方式,幫助中職生正確認識網絡。
網絡的興起,使世界的溝通、信息的交流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地球村”已成為現實。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網絡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網學習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但是,網上信息良莠難分,一些有害信息如暴力、兇殺、迷信以及色情等混雜其中,中職生上網就猶如來到紛繁復雜的迷宮,往往無所適從。意志力不堅定的中職生容易受到那些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有害信息的侵蝕腐化。如上網聊天是中職生上網的一個主要活動,當前很多中職生喜歡進入聊天室與自認為是志同道合者進行網絡聊天,甚至有些學生慶幸自己找到了知己,將自己的真實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都告訴網友。這帶來了諸多麻煩和傷害,甚至發生人間慘劇。因此,教育工作者應開展大規模的有針對性的系列宣傳教育,減少中職生因缺乏社會經驗而上當受騙、受害,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網絡,以增強防范和鑒別能力,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2.營造綠色網絡環境。
中職生主要是通過學校上網和移動上網體驗網絡生活。因此,中職學校要建設有利于中職生身心健康的上網場所,要倡導網絡文明公約,要制定上網規范和標準,安裝合適的過濾軟件,防止不良信息對中職生的傷害。學校要結合中職生的特點,推薦有利于保護中職生的優秀網絡產品。
如游戲、動漫、短信、彩鈴和媒體音視頻是中職生最喜愛的網絡內容,對中職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門戶網站、專業網站、主題網站、搜索工具和電子郵箱等,是中職生最常用的網絡載體,在中職生的學習、生活和娛樂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計算機專業教師應把握網絡內容的發展趨勢和規律,要牢固確立網絡文化時尚的正確導向,給中職生推薦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文化,盡力做到既照顧中職生的網絡內容需求,又能把綠色網絡內容推薦給中職生。
3.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觀念,增強網絡道德教育意識。
在信息社會中生存的基礎條件是掌握網絡技術。在網絡社會中,獲取信息和利用信息是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因為教育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網上學習改變了傳統意義的“教”與“學”。如網絡社會中的學生可以坐在家里帶著問題去訪問世界各地的著名教授和學者,可以在網絡上查詢各種資源資料等。這種網絡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傳統的道德觀悄然發生改變,使價值取向成為道德教育的關鍵問題。教育工作者用封閉的、單一的傳統價值觀去衡量開放的、多元化社會中個體的道德行為,難以跟得上形勢。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強政治教育意識的自我修養和提高,把握方向,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轉變和更新道德教育理念。
4.加強中職生網絡道德的引導與培養。
中職學校要樹立優秀網絡道德學生典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爭做網絡道德人”活動,增強中職生的道德修養,凈化自身靈魂。每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引導中職生遵守網絡規范及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文明觀,使中職生做到上網不偷號,不亂闖禁區,不破壞他人計算機網絡系統,不發表反動、低級下流的言論,不傳播有害信息,增強其網絡道德責任感。
5.開設網上咨詢熱線,培養健康的網絡心理素質。
中職學校要結合網絡時代的特點,針對日益凸顯的青少年心理問題,進行心理素質的強化訓練,把中職生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結合起來,把現實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之中,改善中職生的個性品質及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利用網絡優勢,開設網上咨詢熱線,教師要及時了解中職生的思想狀況,幫助中職生解決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遇到的問題。
6.社會、學校和家庭形成“三位一體”的網絡道德教育格局。
中職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培養要依靠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面的綜合力量,形成“三位一體”的網絡道德教育格局,實現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在社會上,讓每一位群眾都成為各類網吧監督管理員,讓“黑網吧”和“害人吧”沒有立足之地。在學校里,積極凈化網絡經營環境,積極創建校園“綠色網吧”和“放心網吧”。在家庭中,家長自覺加強對孩子進行正確利用網絡的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娛樂觀念和娛樂方式,讓網絡成為孩子學習新知識的一方良田,讓網絡真正成為孩子交流信息的良師益友。
三、結語
網絡的出現和日益廣泛的應用,為中職教育帶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對中職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多思考和挑戰。中職生是網絡世界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中職生從豐富多彩的網上獲取更多的信息,網絡在改變著當代中職生的學習和生活模式,也改變著他們的思想觀念,并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政治態度、道德風貌和價值取向。因此,教育工作者、中職學校以及全社會都應充分認識網絡對中職生思想的影響,趨利避害,因勢利導,增強中職生的網絡道德。
(作者單位: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彭先桃,湯舒俊.論網絡時代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重建[J].長江大學學報,2009,(4).
[2]顏宇慧,關于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6).
[3]林曉潔.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及對策探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12).
[4]韋吉鋒,徐細希.網絡德育工作微探[J].湖北社會科學,2001,(10).
[5]杜愛華.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對策思考[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6).
[6]朱愛虹,劉明.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