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廣東導游基礎知識》的教學為例,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指出通過編制順口溜,善于歸納、總結、聯系日常生活三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廣東導游基礎知識;教學;方法
《廣東導游基礎知識》是一門基礎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是廣東省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課程內容包羅萬象,有地理、歷史等各方面的內容。同時,這些知識點非常多,內容比較相似,學生記憶起來容易弄混淆。面對這些繁多復雜的知識,在學生考證復習過程中,教師如何才能夠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牢固地記住這些知識點?經過幾年的導游考證復習,筆者摸索出三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編制順口溜,快樂記知識
順口溜讀來朗朗上口,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種記憶方法。因此,教師將知識點編成順口溜,既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知識點,并且把知識點區分清楚并熟記,同時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筆者在講解《廣東導游基礎知識》中廣東比較著名的觀光游憩河段時,教材中是這樣描述的:西江小三峽(羚羊、大鼎、三榕)、北江中下游三峽(飛來、香爐、大廟)、小北江三峽即湟川三峽(龍泉、楞伽、羊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這些知識點記不清楚,彼此之間容易造成混亂。筆者將這三個知識點編成如下順口溜:西江三只大羚羊,北江大廟飛香爐,戴著枷(伽)鎖羊跳過。通過這樣的順口溜記憶法,學生能夠快速地記住該知識點。
二、運用歸納法,輕松學知識
歸納知識點是一種提高記憶的最有效的方式。通過歸納,可以讓學生記住一系列系統的知識,既能節約時間,還避免了重復記憶和擠壓知識點。同時,在歸納知識點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活特點,讓學生了解到知識具有系統性和規律性。
如在《廣東導游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對于第一章“廣東概說”的內容,筆者主要運用歸納法進行授課。第一章主要介紹廣東省21個地級市。例如每個城市的市花和別名,是每年導游考試必考的內容,也是從事導游工作者必須了解的內容。對于這些知識點,學生很難記得住,容易混淆相關的知識點。因此,為了使知識點更加明晰,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歸納,最后得出:有別稱的有7個城市,分別是深(鵬城)、廣(花城、羊城、穗城、五羊城)、佛(禪城)、惠(鵝城)、河(槎城)、潮(鳳城),總的來說是珠三東四,即珠江三角洲有3個,粵東地區4個。再如市花,21個地級市有的有市花,有的沒有,筆者把它歸納為一句話:五四三二一。即無市花的城市有5個,分別是清遠、河源、陽江、云浮和揭陽;市花是簕杜鵑的有4個,分別是深圳、珠海、江門和惠州;市花是白玉蘭的有3個,分別是佛山、東莞和潮州;市花是大紅花的有2個,分別是茂名和汕尾;一個城市有兩種市花的有1個,即肇慶。其他的6個城市都是單一的市花。通過歸納法,學生能夠快速簡易地掌握好知識點,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聯系生活法,靈活用知識
《廣東導游基礎知識》里所涉及的內容,大多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關系。這些日常生活知識點和學生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將這些知識點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就可以把生硬的知識點轉化為一種生活常識,使學生能夠做到活學、活用和活記。
如“廣東的人文旅游資源”章節中講到珠江三角洲的龍舟活動一般包括的步驟有9項。于是,筆者把它與順德當地的龍舟競渡聯系在一起,為學生講解龍舟競賽的相關內容。通過聯系生活的授課方式,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參與度極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聯系生活來講解,這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講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總之,教師在講解《廣東導游基礎知識》時,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運用一些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記住知識,在輕松中學得知識,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