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的必要性,并就中職機加工一體化實訓教學中實施多工種組合實訓進行探討,以提高機加工實訓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企業需要大量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中職學校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應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筆者所在的學校是廣東省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試點學校之一,在機加工理實一體化教學中開展了多工種組合的一體化實訓課改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的必要性
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機加工工種共同協作完成相關產品或部件的加工與裝配的實訓組織模式。根據工種的加工類型和特點,各工種各司其職,在完成各自任務的同時又相互協同配合。組合實訓的模式與傳統的單工種實訓相比,不僅能達到單工種實訓的效果,還具有單工種實訓所難以比擬的優勢。另外這也是以賽促教的體現,2010年的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中首次增加了加工中心與數控車工種組合的競賽項目。
1.多工種組合實訓注重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更符合現代企業的要求。
團隊協作精神是現代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個人,只有融入團隊這一有機整體,才能在達成團隊共同目標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據統計,諾貝爾獎從設立至今,團隊協作獲獎的比例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可見團隊協作的力量遠遠高于個體。絕大多數現代企業都要求員工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在招聘員工時都會對應聘者提出必須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條件。中職生作為未來企業中的一員,中職學校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與知識的教學,更應注重對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以工種組合團隊開展實訓,學生在團隊中分工與協作,從而在實訓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團隊協作的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作風,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2.多工種組合實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設備的不足,增加了實際的實訓操作時間。
機加工著重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加工技能的培養,如果每臺機組人數較多,將難以保證學生足夠的動手操作時間,學生的技能熟練程度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同時也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以我校兩個班的實訓進行對比,其中09級春季數控1班是數控銑和數控車逐個工種進行實訓,09級數控2班則進行數控銑和數控車兩個工種組合實訓。
09級春季數控1班學生人數50人,數控銑床10臺,數控車床12臺,兩工種各自實訓4周。按機床分組約為5人/組,按每周30節課計算,每個工種人均操作時間為6節/周。每個工種的人均總操作時間也僅為24節,兩個工種合計的人均總操作時間不超過50節。
09級數控2班人數為44人,采取數銑(10臺)、數車(12臺)兩個工種組合,約2人/組,分別交錯連續實訓4周,按每周30節課計算,每個工種人均總操作時間約為60節,兩個工種合計的人均總操作時間高達120節。與前述09級春季數控1班相比,在總人數相差不多、設備數量相同且實訓總周數相同的前提下,工種組合實訓的人均總操作時間是非組合的兩倍以上。
3.多工種組合實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技能綜合應用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綜合化,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與滲透,不斷向綜合化、整體化方向發展,行業間的界限被打破,生產的整合性要求勞動者具備多元技術的能力。復合型崗位不斷涌現,人力資源市場的職業需求已經由單一技能型向全技能型轉化,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寬專多能復合型人才,掌握多種制造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通過多工種組合實訓不僅可以培養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將知識轉化為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學生在組合實訓中更能獲得勞動的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較好地掌握各種應有的生產加工技能,切實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就業后能很快適應企業崗位對他們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勝任企業生產一線的各項具體工作。
二、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的實施
“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開展為多工種組合實訓的實施提供了依據,一體化教學的思想是“學中做,做中學”,車間既是實訓場所又是課堂,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又掌握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因此,在機加工一體化實訓中即使沒有先期進行單項工種的實習也可以進行工種組合實訓。
1.制定工種組合方案。
多工種組合實訓采取項目任務教學法,各工種實訓從內容到實施方法都不再是獨立的,而是整合在各個項目中,各工種間是相互銜接、相互補充以及相互協作的關系。在制定組合方案時,教師可以根據某個項目所需工種來確定組合方案,反過來也可以根據組合方案來選擇或設計機加工組合實訓的項目。
在確定組合方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工種之間具有互補性,能體現生產實際的工作流程;二是結合專業特點和產品加工所需的工種進行組合,不同的專業其培養方向有所不同,其產品的特點也存在差異,因此在組合時要體現專業特點;三是組合工種的設備數量要匹配,所要組合工種間的設備數量盡量不能懸殊過大。我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多個組合實訓方案:數控專業的數控車數控銑組合實訓;模具專業的加工中心(數控銑)線切割電火花組合實訓;機電專業的普通車銑刨磨鉆組合實訓等。
2.選擇和設計典型的機加工產品項目。
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以產品項目作為載體,將培養目標、知識點和技能實訓任務等落實在實訓過程中。因此,作為多工種組合實訓的載體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產品部件的組成零件由簡單到復雜,包含了各組合工種所需要支撐的技能技術和知識,能較好體現技能培養目標的要求;二是體現“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的思想,能體現生產的整個工作過程;三是具有教學直觀性,是有一定用途或功能的實物,可作為一個或多個項目的載體;四是項目中各工種的工作量分布合理。
因此,我們根據機加工技能培養目標和載體應當具有的特點,選擇和設計了袖珍機用虎鉗、千斤頂、塑料瓶蓋模具以及廣東省中職數控競賽組合項目的樣題等作為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的產品項目。
3.多工種組合實訓的組織流程。
在組合實訓中,實訓班級的學生按照項目任務和工種的要求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再以不同的工種小組組成若干個項目團隊,教師將需要完成的項目交給各項目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項目團隊工作方式,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通過分工與協作完成整個項目。在完成一個項目后,團隊內各小組將工種對調,再次組成團隊去完成下一個或同一個項目,以保證學生最后都能達到各工種技能培養目標的要求。
在此,筆者以我校09級數控2班的數控銑和數控車工種組合實訓中的某個項目團隊為例說明多工種組合實訓的組織流程(如下圖):
4.多工種組合實訓情況總結與評價。
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適時指出問題所在并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各小組及團隊的特點,引導他們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改進和提高自己,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在總結中得到提高。完成一個項目后,各團隊將圖紙、方案、程序等相關資料匯總整理,及時檢查、交流、展示和討論,對每位學生的實訓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總結與評價是學生鞏固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能使學生獲得較大的成就感。
三、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應注意的問題
1.專業理論知識內容要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突出以實踐技能為本的特點。
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可以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潛力,但是也要注意以實踐技能為本,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省略那些理論性過強、與技能實踐沒有直接聯系的枯燥乏味的內容。
2.多工種組合實訓中小組與項目團隊的成員要合理搭配。
在對學生分組和組成團隊時,教師要注意考慮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習能力的高低、男女搭配等因素。因此,在實訓前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后再合理地分組和組成項目團隊,特別要注意避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團隊中扎堆的現象出現。
四、結語
通過機加工多工種組合實訓,使教學資源得到了科學、合理、充分的利用,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完成組合實訓項目的過程中掌握各項技能并能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職業技能和學習興趣明顯提高,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韶關市樂昌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徐俊華.簡論職業教育中團隊精神的培養[J].教育發展研究,2003,(7):14-15.
[2]徐國慶.如何培養職業素質[J].職教論壇,2007,(9下).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