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理念更新,促進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
近年來,北京市西城區在奧運環境建設與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活動服務保障中,不斷加強理論創新,先后提出了“經濟強區、文化興區、環境優區”的發展戰略目標,要求全區增強“首都意識、首善意識、首創意識”,在環境建設中堅持“人文化、精致化、數字化、國際化”標準,不斷強化“精細管理才是有效管理”的城管新理念,促進區域城市管理走向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發展方向,政府職能實現了由“作業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
西城區各職能部門在深入理解區域環境建設理念的基礎上,也結合自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本部門環境建設管理的新理念,促進了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的提升。如西城環衛中心本著“為民服務、奉獻社會、優質誠信”宗旨,提出了“建設新環衛、服務新奧運、實現新發展”理念,基本實現了環衛作業現代化,保潔手段新型化,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環衛保障服務精細化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區城管大隊提出了“科學、嚴格、精細、長效”八字方針,推出了“八個強化”理念,即通過強化責任、和諧、細節意識,強化日常、長效管理,強化隊伍建設,強化主動作為、禮儀禮貌,增強了隊伍凝聚力與戰斗力,有效破解了一些城管執法瓶頸問題。
二、體制革新,促使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
健全完備的體制是做好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近幾年來,為加強奧運環境建設,做好重大活動期間城市運行服務保障,促進管理精細化,北京市西城區積極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努力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增強城市管理精細化能力和水平。從1998年底組建區城管監察大隊,到2000年5月成立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再至2005年底設立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全區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了管理、作業、執法、監督職能有機統一、工作相對分離的“四位一體”格局。
2010年初,西城區把在奧運環境建設和60周年慶典活動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處于臨時性、戰時體制地位的“08環辦”轉隸形成長效機制的“西城區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在北京市政市容委下設辦公室,有效促進了城市環境建設體制的順暢,保證了環境建設精細化水平的提高。同時,重組區園林綠化管理局和區市政工程建設中心、區環衛服務作業中心,將園林、環衛等部門與一線作業的單位整合轉制,進一步精簡了工作機構,提高了作業效率,為園林、環衛事業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促進了轄區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和效能大幅度提升。
三、機制創新,激勵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
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工作復雜,涉及部門單位多,責任層級多,既有主責單位,又有配合單位。為此,加強各個部門單位的制度建設,保證城市管理工作運行順暢,責任落實,顯得十分重要。幾年來,北京市西城區積極發揮城市管理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作用,促進各職能部門守土有責,既明確責任,區分主次,又密切協調,加強配合。同時,積極探索新型城市管理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2006年底,西城區結合落實新修訂的《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研究建立了城市環境日常管理組織協調、監督檢查考核、聯合執法、重大和突發問題處理、情況通報、群眾評議和責任倒查等“六大機制”,實現了城市環境日常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同時,聯合區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建立了城市管理工作協調聯席會議制度,通過每季一次的聯席會,協調解決難點問題,細化城市運行管理制度與措施,建立健全了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的“統一規劃、綜合協調、整體推進、督促檢查”工作機制。此外,全區建立了公安、消防、交通、安監、衛生、食品安全以及武警支隊、防化團等部門于一體的“大應急”的工作機制,實現了與110、119的互聯互動,保證了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全區將部門聯動、反應靈敏、資源共享、處置迅速。
四、模式創新,保證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
從2010年4月份開始,西城區委、區政府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以區政府名義下發了《關于實行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的意見》,決定在全區實行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北京區劃調整將原西城與原宣武兩區合并后,該模式擴展到全區。經過近兩年的運行,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效果,保證了轄區市容環境衛生綜合評比在全市城區評比中連年名列前茅。
“網格化”管理是借用地理網絡體系,通過信息化系統,對城市市政等基礎設施和環境實施全程、全天候監督,并有效指揮、處理的一套城市管理監控系統與方式,它解決的是城管監督、指揮方面的問題,僅能有效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是為適應城市從功能組合管理向功能分區管理的變化,根據各自城市的資源分布情況和功能定位,將城市劃分為若干個功能相對突出、環境特征鮮明的類型區域,并制定符合其環境要求的管理目標和管理標準,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和考核指標,實現區域功能定位與環境特征要求相匹配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它不僅解決城市環境管理的監控問題,而且解決了各個類型的管理目標、標準、方法問題,解決了環境管理標準“一刀齊”、考核“一刀切”和非重點地區環境建設薄弱問題。積極推進與有效運行這種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像北京西城這樣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具有北京中心城區特色地區的城管工作水平,探索形成決策科學、執行順暢、作業高效、監管到位的城市公共環境管理的新模式,促進公共環境管理方式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變,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與精細化水平。如在園林綠化作業中,西城區園林綠化管理局通過施行環境分類分級管理,進一步核定養護管理臺賬,制定管理標準,按區域組織專項檢查,特別是在綠地保潔中堅持與環衛交叉作業,使綠地保潔管控實現了“全時段、全覆蓋、無縫隙、無死角”,有效促進了園林綠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科技用新,保障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
歷經七年奧運籌辦,西城區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品位和區域形象大幅度提升,管理服務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其中,科技的應用發揮了積極而凸顯的作用,特別是在城市信息化管理、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上的運用廣泛而多元,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促進了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的飛躍發展。
如北京奧運召開前夕,西城區在城管監督指揮方面,依靠城市運行管理綜合數據監測與處理中心,以及三輛移動應急指揮車和各專項指揮部,與15個街道分指揮部配備的258、800兆電臺建立了“奧運保障指揮平臺”,為西城區奧運總指揮部、9個專項指揮部和7個地區指揮部及城管監察大隊提供了信息報送、指揮調度、圖像監控等多種服務,并在2009年國慶慶典保障工作期間,為區內“聯合辦公、集體會商、部門聯動、現場調度”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2010年10月,西城區又新建成了城市管理和應急指揮大廳,擁有了30塊北京地區目前最大的60寸高清DLP數字拼接屏系統。該系統能夠將顯示技術及設備、投影墻拼接技術、多屏圖像處理技術、多路信號切換技術、網絡技術等融為一體,對網絡資源和相關資訊進行實時監控、演示和智能化管理,極大地提高了轄區城市管理和指揮效率。2011年春節期間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中,該平臺上線了煙花爆竹智能選址子系統,搭載了圖像監控和人流量分析體系,在大廳就能即時觀察和監控重點地區和人流短時大量集中地區的現場情況,起到了良好的防患于未然作用。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