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市城市環境建設數據統計中,有一項記錄由石景山區保持,那就是連續三年在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綜合考評中位居全市前列。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石景山區令人矚目的環境源于先天條件,更源于后天努力。石景山區處于長安街的西向延長線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高達到48.56%,人均綠地面積106.42平方米,居北京城六區第一;區域內山地面積占23%,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7.09%,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區首位;是北京市城區中山林資源最豐富、綠化覆蓋率最高、人均擁有公共綠地最多的地區。
在區域城市管理與建設中,石景山開始推行“大市政”模式。對此,石景山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劉建國主任深有感觸:五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按照“高標準規劃城市、高質量建設城市、高水平管理城市”的思路,市、區投入資金87.8億元,石景山區的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城市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并獲得“國家衛生區”、“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
今年,石景山區圍繞“打造北京CRD,構建和諧石景山,建設現代化首都新城區”的總體目標,緊抓首鋼涉鋼產業搬遷調整和整建制農轉居的良好機遇,扎實推進城市環境建設。2010年7月配合北京市開展“四湖一線”建設工程,在短短的1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北京最大的湖——蓮石湖的建設。同時,按照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提出的“出標準、滅死角、落責任、提水平”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首都城市環境精細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動員部署大會”精神,結合石景山區的具體實際,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以創新機制完善標準為工作抓手,以落實責任破解難題為工作重點,以提升水平服務民生為價值取向,舉全區之力扎實推進精細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青山綠水的自然景觀條件,伴隨著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體制機制,如今的石景山區已真正成為一座“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綠色生態城區。
全面轉型著力發展
和諧綠色生態環境
記者:石景山區做為首都的“新”城區,隨著首鋼涉鋼產業的搬遷調整,其綠色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請您談談綠色生態發展的目標?
劉建國主任(以下簡稱劉主任):隨著首鋼涉鋼產業全部停產、全面啟動開發建設,石景山區進入了戰略轉型、爬坡上行的關鍵時期。石景山區“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出臺后,“首都綠色轉型示范區”的新發展定位,對于石景山區深入打造首都文化娛樂休閑區(CRD)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時期,“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新首鋼工業園區進入實質性規劃建設階段,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和西部地區規劃建設加快。
2010年2月28日,作為北京市重點項目之一的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正式啟動。根據規劃方案,永定河石景山段13.8公里的生態治理工程將建設一湖兩濕地、五橋三公園景觀。未來的永定河石景山段將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文化創意、新材料與新能源、商務服務等戰略新興產業。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全長170公里。規劃中的一湖即蓮石湖,建成后將是永定河第一大人工湖。兩濕地即蓮石湖的上下游,分別建設麻峪和南大荒兩塊濕地,濕地總面積達50公頃。五座大橋分別是長安街大橋、蓮石路橋、漫水橋、鐵路橋,以及北京鍋爐廠西延路大橋,完善該區域交通網絡,并成為地標性景觀。按照永定河的自然流向,由北至南分為三段區域,將建設3個主題公園。其中北段區域將建設總面積10公頃的麻峪濕地公園,營造潛流濕地型景觀。將打造集生態經濟、體驗經濟、商務經濟、創意經濟和循環經濟為一體的“天泰綠都”;中段區域將建設總面積70公頃的首鋼工業遺址公園。結合首鋼工業區擴大水面,營造內外滲透的水域空間,將其打造成為以商務金融、創意設計、會展、總部經濟、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為主的高端產業功能區;南段區域將建設總面積130公頃的永定河文化公園。將建設一批中高檔商務酒店、大型商場,適當發展現代商業、餐飲、金融、休閑娛樂等產業,成為低密度、生態化的總部辦公區。
永定河生態發展帶的建設,全面體現了石景山區打造“首都綠色轉型示范區”的決心和努力。以永定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為突破口,興建的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將串聯石景山的天泰旅游休閑區、濱水休閑服務中心、新首鋼創意商務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石景山園。屆時,一個融現代商務、金融服務、高新技術、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產業高端、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水岸經濟帶,將帶動石景山區乃至京西地區持續快速發展。
相信不久的將來,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的建設,可以為市民打造一條生態景觀帶,大大改善宜居城市環境,并且為規劃沿岸產業布局,打造水岸經濟帶,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以精細化管理為契機
共建美好宜居新區
記者:首都城市環境精細管理工作全面啟動以來,石景山區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劉主任:今年年初,石景山區委、區政府召開了黨政領導干部大會,對全區“十二五”時期的發展與思路做出了戰略部署,對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要狠抓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設宜居宜商的首都新城區;第二,通過整合管理資源,形成全面覆蓋、功能齊全的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第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這對城市環境建設管理來說是一次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因此,我們全年開展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是量化環境管理標準。推進精細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建立完善一套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標準,使之成為引領工作的風向標和評判工作成效的參照系。為此,石景山區依據市、區“十二五”環境規劃,起草了《石景山區精細管理美化市容五年行動規劃綱要》。針對環衛作業、園林綠地和施工工地管理等15項工作,分別細化管理標準、作業標準、質量標準和費用標準,量化到作業時點、污染物停留時間、應急處置時間和作業定額等,做到標準、質量、經費三統一。
針對區域不同特點,科學分級,全面實行等級管理標準。2010年,出臺了《石景山區環境衛生管理辦法》。2011年,又制定了《石景山區環境衛生考評工作實施方案》,從履職效能、重點任務、日常檢查等方面對16個環境衛生相關單位實施考核,構建了以管理為主體、以作業為基礎、以執法為保障、以評價為手段的環境衛生綜合考評體系。
二是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為推進工作機制的制度化,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石景山區推行“屬地管理六位一體”和“環境責任網格定位”兩個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街道的統籌協調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協調處理問題的能力?!皩俚毓芾砹灰惑w”機制,就是充分整合街道城管干部、相關政府部門、環衛保潔員、城市管理監督員、城管執法隊員、轄區企事業單位的力量,做到街道管理統籌到位、相關部門責任到位、環衛保潔作業到位、環境衛生監督到位、城管執法查處到位、社會單位落實到位?!碍h境責任網格定位”機制,就是發揮網格管理優勢,以城市管理監督指揮萬米單元網格為依托,開發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信息系統,采用地理信息技術,將環衛、園林綠化、水務、鐵路、工地等責任區的四至范圍劃分清楚,完善和落實各相關單位在責任區內定崗、定責、定人、定點、定時的管理體系。
通過推行“屬地管理六位一體”和“環境責任網格定位”兩個機制,明確街道屬地的統籌職責,明確職能部門的專業職責,明確社會單位的基本職責,明確街道保潔的兜底職責,明確志愿隊伍的補缺職責,實現城市環境管理橫到邊、縱到底、全方位、多層次的無縫隙對接。
三是消滅環境衛生死角。衛生死角是環境整治的老大難問題,我們同時在綜合執法與行業管理上下功夫。首先,開展百日整治行動,加大對無照經營、非法營運等五大突出問題的治理和防控力度,同時借助科技手段,在重點地區、旅游景區增裝監控探頭,通過監控設備實現全天候執法。對違法建設問題,石景山區制定了《加強土地管理制止違法建設暫行規定》,探索加強土地權屬單位管理的源頭治理渠道。對在施工地、戶外經營等擾序難點,探索建立信用檔案和信息管理共享制度,堅持關口前移,主動作為,保障街面環境秩序。其次,加強行業管理,防止滋生新的死角。強化垃圾渣土規范化管理,治理亂堆亂倒等違法行為;加強集貿市場及其周邊環境整治,確保市場規范有序;加強交通秩序整治,切實規范機動車輛停放行為;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形成規范有序、衛生安全、符合群眾需求的消夏露天經營場所;實施便民菜站、街巷養護、居民活動場所修繕等便民工程100余項,改善和提升社區環境。
四是全面提升景觀建設,打造靚麗城市夜景。扎實做好精細管理美化市容工作,不僅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實現傳統工業石景山向現代綠色石景山轉型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為此,石景山區著力在挖掘文化底蘊、打造景觀亮點、提升城市品質上下功夫,推進區域發展,優化城市形象。加快建成一批代表石景山環境形象的重點大街、產業園區和特色公園,打好綠色發展牌,形成“山環水抱、一軸貫穿、多園支撐”的城市景觀。同時,結合區域特色,打造精品街區和打造亮麗工程。今年,石景山區集中力量打造10條精品街區,形成既相對統一又各具特色的景觀街、樣板街;實施拆墻透綠,安裝通透美觀的工藝欄桿,使單位內部的綠化和城市綠化相互呼應,讓城市空間更顯大氣開闊;通過實施景觀照明工程,形成“三橫四縱一園”的城市夜景,展示北京CRD的時尚、動感與活力。
大調整 大建設 大發展
為CRD建設良好開局
記者:2012年是實現“十二五”規劃重要的一年,請談談明年的工作重點?
劉主任:2012年,是我區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明年的工作主基調是:“大調整、大建設、大發展”,要以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為重點,著力抓機遇促建設,著力抓整治優環境,著力抓保障上水平,著力抓規范建機制,著力抓基礎迎復審,著力抓廉政強效能,為實現我區“十二五”規劃和CRD建設的良好開局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我們計劃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為目標,著力抓機遇促建設,加快推進市政重點工程建設,和加強城市道路、地下管線及井蓋設施的監管與養護;全面推進智能交通試點建設,加快推進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社區通勤車、擺渡車等公共交通體系建設,完善停車管理體制,積極倡導綠色出行,緩解交通壓力;同時做好供熱燃氣、防震減災工作、個體出租車管理等工作,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能力。
第二,以精細管理美化市容為契機,著力抓整治優環境,從加強城市環境景觀建設、加快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機制、推進垃圾分類和源頭減量以及加大市容環境管理力度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營造整潔優美城市形象。
第三,以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為重點,加強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與管理,從成立管理機構,加強供水、排水工程建設,抓好節水管理及加大水務執法幾方面入手,著力抓保障上水平,進一步構建城市和諧水環境。
第四,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統為依托,著力抓規范建機制,加強網格化城市管理的決策支持系統建設,強化網格化城市管理的監督評價機制,全面深化網格化化城市管理在市政市容管理領域的運用。采用物聯網、地理信息和空間數據庫等現代技術,將網格化管理系統拓展到夜景照明、地下管線、垃圾分類、道路清掃保潔等領域,從而實現對城市運行的精確、綜合監管。
第五,以社會全面參與為抓手,著力抓基礎迎復審,確保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區”復審;深入開展“無煙單位”創建,進一步提升群眾健康生活質量。
第六,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為宗旨,著力抓廉政強效能,開展創建學習型黨支部和爭當學習型黨員活動,把“創先爭優”活動引向深入,為全面完成各項工作提供有力保證。堅持依法行政, 把服務群眾落到實處。完善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同時,抓好信息和宣傳工作,進一步打造廉潔務實規范型機關。
這些年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工作讓我感觸頗多,而我個人最大體會就是,只有讓廣大市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好,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宜居家園的建設要每一位城市管理者用心、專心、恒心,它是每一位城市管理者肩上的責任。
記者:謝謝劉主任。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