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勞動保護工作存在著整體推進力度不夠、體制機制有待健全完善、工作載體有待進一步豐富、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等問題,必須著力改進創新。
勞動保護是國家為了保障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術、工藝、設備、教育、管理及組織制度等方面所采取的一整套綜合措施,用以不斷改善勞動條件,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達到對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安全和身體健康保護,保證生產勞動正常進行,實現安全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中央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目前,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122家,在冊員工1000多萬人(不含臨時用工、協作隊伍),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由10家增加到30家。近年來,在國務院國資委的領導下,中央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造,多數企業成功實現境內外上市,其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在大事、要事、難事面前發揮了帶頭作用、頂梁柱作用和骨干作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共和國的“長子”和“脊梁”。在現代企業制度下,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央企勞動保護工作法律地位
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是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重要講話的迫切需要。2011年2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對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央企業特別是負責勞動保護工作的各級工會組織,要用講話精神指導勞動保護工作,推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的實踐。
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是擺在中央企業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和重要任務。中央企業不但有上千萬的在冊員工,還有眾多的勞務工和協作隊伍,他們大多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環境、勞動保護對他們至關重要,因此,央企要帶頭健全和完善勞動保護工作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筑起職工生命安全健康權益的保護屏障,特別是在當前應對危機挑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形勢下,加強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
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是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遵循科學發展觀,其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中央企業特別是工會組織抓好勞動保護工作,是切實踐行“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社會主義維權觀的有效舉措,是切實發揮工會和職工在安全、和諧發展中積極作用的內在要求。
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必然要求。勞動者是勞動關系一方當事人,獲得勞動安全健康保護是其基本權利,而有的企業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往往降低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減少勞動保護支出。勞動關系主體雙方由于利益目標不同,必然導致矛盾產生。而工會在勞動關系矛盾中則起著緩沖和協調的作用,這就要求工會通過簽訂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商,完善勞動保護機制,積極主動地維護職工的切身權益,促進穩定和諧勞動關系的形成。
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是認真落實《工會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實際行動。國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把“安全發展”作為重要理念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安全生產法》規定,工會依法組織勞動者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
可見,中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在企業、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對于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央企勞動保護工作現狀
近年來,各中央企業在國務院國資委的領導下,高度重視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積極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安康杯”競賽、職工教育培訓、技能鑒定等工作;企業工會配合行政廣泛開展“群眾安全生產監督員”、“安全生產月”等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步好轉,有效地維護和保障了中央企業職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權益。但也應當看到,央企勞動保護工作還存在著整體推進力度不夠、體制機制有待健全完善、工作載體有待進一步豐富、隊伍建設需要加強等問題。
分析現狀,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六點:一是勞動保護機構不健全,一些企業由于改革改制、撤遷并合,精簡了人員和機構;二是勞動保護制度不完善,一些企業只是片面強調生產指標,而忽略了建立健全勞動保護制度;三是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可有可無,監督不到位,檢查走過場;四是勞動保護與安全生產管理脫節,規程不明確,獎罰不對等;五是少數企業對員工職業健康沒有提上議事日程,用于勞動保護的專項資金投入不夠;六是一些企業對女職工勞動保護重視不夠,保護措施不力。
央企勞動保護工作創新
中央企業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強勞動保護工作:
扭轉勞動保護弱化現象,是中央企業邁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大勢所趨。我國實行的勞動保護體制,是為了更好地維護企業利益和職工合法權益,以適應新時期勞動保護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但是,也有部分企業對這項關系國計民生的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勞動保護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令人憂慮的弱化現象,有的只滿足于“貨幣化發放”,有的不按規定標準發放,很有必要重新思考央企勞動保護工作的新機制。
明確勞動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央企勞動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應以“扎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為指導,切實貫徹勞動保護、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央企工會組織應圍繞《工會法》所賦予的“維護是工會的基本職能”的工作方針,全面落實 “預防為主、群防群治、群專結合、依法監督”的原則,把維護職工生產、生活、安全健康合法權益落到實處。
實行“五個納入”,是積極做好群眾性勞動保護工作的基礎保障。加強勞動保護,搞好安全生產,保護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黨和國家的一項基本原則;同時,也是企業特別是工會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要使勞動保護工作切實發揮作用,就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實行“五個納入”:納入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納入企業集體合同;納入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指標;納入單位評先條件;納入安全大檢查內容。
認真履行職責是共同做好勞動保護工作的重要途徑。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門,還是企業黨政工團各系統,都要共同遵守“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構建“科學抓安全,管理促安全,群眾保安全,鐵腕治安全”的管理體系。各級領導班子要努力做到“五個一”,即勞動保護的決心要一次下定,勞動保護的投入要一次打足,勞動保護的措施要一步到位,勞動保護要“一票否決”,勞動保護要一抓到底。切實做好勞動保護工作,切實維護好職工權益和企業利益,創造出更加輝煌璀璨的嶄新成果,為建設殷實和諧的中央企業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工會生產宣傳部部長)(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