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骨質瓷是我國陶瓷業的較新產品,國內外需求旺盛。目前而言,我國骨質瓷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核心技術仍被西方國家所壟斷,需要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但今年4月,“中國制造”的骨質瓷被選為英國王室威廉王子的婚慶和饋送禮品用瓷,表明我國骨質瓷產品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關鍵詞:骨質瓷;發展
1 引 言
“骨灰瓷”是英國人Josiah Spode(喬西亞·斯波特)1794年以動物骨為原料,在英國首創成功,定名為Bone china,中文譯名為骨灰瓷或骨質瓷。它是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的一種瓷器。
骨灰瓷問世以來,以其質量優異、色調明朗、款式多樣等特點,在瓷業中屬于高檔商品,成為人們喜愛的家庭餐食用具。英國的多家骨灰瓷生產廠被英國皇家冠以“皇家”頭銜,如“皇家道爾頓瓷廠”等,這些廠家生產的骨灰瓷成為世界名牌中的頂尖產品,銷售價格之高堪稱世界之最,為中國出口陶瓷平均單價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令中國骨質瓷產品售價望塵莫及。
2 我國骨質瓷發展狀況
骨灰瓷屬軟質瓷類,它有獨特的配方訣竅和極高的加工技巧。用料考究,制作精細,標準嚴格,它的規整度、潔白度、透明度、熱穩定性等諸項理化指標均要求極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軟質瓷產品在國內尚為空白,輕工業部作出決定,把骨灰瓷定為科研項目下達給唐山相關單位協同研制開發,經過數年的艱苦努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完成科研任務后,骨灰瓷正式投入生產,填補了國內軟質瓷品種的空白。又經過約近三十年的技術提升,骨質瓷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國內主要有兩個骨質瓷生產產區,一個是河北唐山,以動物骨骼粉為原料;另一個是山東淄博,采用人工合成的骨粉作原料,兩處都已形成產業規模。此外還有廣西北流、山東臨沂、廣東潮州等地,亦具有相當大的生產能力。
今年4月29日英國王室為威廉王子舉行盛大婚慶。婚慶前向各國陶瓷行業選購婚慶瓷器,發出投標完貨文書,經過商業激烈競爭,最后皇族選定了“中國制造”的骨質瓷作為王子婚慶用瓷。宴會上使用的餐具為中國廣西北流三環公司承接;而饋贈來賓紀念用瓷則由唐山恒瑞瓷廠供貨。兩家工廠都是生產骨質瓷的佼佼者,供貨數量達到數萬件之多。
眾所周知,英國人的傳統思維意識保守,此次在隆重的王子婚慶上的餐具和饋送禮品瓷選用“中國制造”的骨質瓷,取代其本國傳統名牌骨灰瓷,意義實非尋常,應引起我國人深思。
(1) 王室的消費傾向英國人民特別關注,且受到極大的輿論評議和監督,因為他動用的是廣大英國人民的稅收金額。因此在同等質量的價值觀上衡量,支出價格的因素尤為突出,而中國的產品價格無疑擁有極大優勢。因此,英國王室選定“中國制造”并非出格。
(2) “中國制造”的骨質瓷受英國王室青睞,從根本上說,是其質量完全可與英國本土產的骨灰瓷相媲美,英國王室絕不會在如此莊嚴又隆重的王子婚宴上使用不體面的骨質瓷。“中國制造”的骨質瓷從質量、款式、供貨條件上完全合符英國王室消費愿望,這說明中國骨質瓷已達到國際水平。
(3) 進入21世紀,地球資源、能源和勞動力都是世界產業發展主要的關切點,我國是資源和能源大國,勞動力價格優勢明顯,擁有良好的陶瓷產業發展基礎。經過多年的市場競爭,已有200余年生產歷史的英國骨灰瓷已不如以前獨占鰲頭了,其產業地位逐步從國際陶瓷業中淡化,出現漸漸萎縮之勢。中國的骨質瓷在世界上的“崛起”已初現端倪,這對國內陶瓷產業發展是件大事,但與目前我國陶瓷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一致,我國的骨質瓷要想健康發展,擴大國際市場,筆者認為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3 對我國骨質瓷發展的幾點建議
(1)骨質瓷的出口要改變“以量應市”的出口換匯觀念,應瞄準國際高端市場,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為此,要優化產業結構,加大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加強監督。對于企業而言,要著力于自主研發、創新設計,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優質高端的產品形象,使骨質瓷的出口從“產品輸出”轉變為“品牌輸出”。
(2) 加強國內骨質瓷產業的規范生產體制,防止出現骨質瓷一哄而起的上馬風,造成良莠不齊、優劣不分的商品混亂局面,進而相互壓價,搞亂出口市場。我國各地紛紛上馬骨質瓷,除河北省外,山東、廣東、江西、四川、福建、遼寧等省份也有骨質瓷產出,且有規模日漸擴大之勢。但就其總體水平而言,應屬于低水平重復建設。
(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骨質瓷的技術含量,尤其是對骨質瓷生產的一些技術瓶頸進行重點攻關,才能提高我國骨質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擺脫“物美價廉”的尷尬。多年來,骨質瓷的核心技術一直被西方國家壟斷,如含鉛釉料帶來的鉛溶出問題,成為我國骨質瓷走向國際市場的“瓶頸”。而近年來,無鉛骨質瓷的研制成功實現了骨質瓷技術上的新突破,這項成果使我國骨質瓷技術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壁壘,將大大增強我國高檔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和出口創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