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快速球磨機是陶瓷實驗中經常使用的設備。本文對于日用陶瓷生產中使用最廣泛的石英砂,采用單因素法,固定研磨球的重量及大中小球比例不動,使用快速球磨機研究了不同料球比、料水比、球磨時間等對粒度分布的影響,得出了實驗結論。
關鍵詞:快速球磨機;石英砂;料球比;料水比
1 前 言
日用陶瓷尤其是炻器產品在調整釉料配方時,經常會使用快速球磨機來進行小樣實驗,方便快速。但是,對于快速球磨后的漿料細度,多數根據經驗固定球磨時間,最多是采用控制篩余的方法;而對于其粒度分布情況,受工廠測試條件限制一般無法顧及。
因此,本文使用快速球磨機,對于應用最廣泛且用量較大、比較難磨細的石英砂,采用單因素法考察了不同球磨工藝條件下產品的粒度分布問題,相關結論供業內實驗人員參考。
2 實 驗
2.1實驗儀器與設備
電子天平(精度0.01g)、燒杯、單頭快速球磨機(帶氧化鋁罐及球)、烘箱、激光粒度分析儀。
2.2實驗用石英砂
實驗所用石英砂的白度和純度很高,SiO2含量>99.7%。石英砂的初始細度為20目全通過,40目篩余為6.3%。
2.3實驗用球磨罐及研磨球
實驗所用球磨機為固定轉速,使用氧化鋁質球磨罐,球磨罐有效容積1350mL,研磨介質為氧化鋁球。研磨球的大中小比例采用經典參數即大:中:小=2:5:3,總球重控制為1000g,研磨球約占球磨罐總體積的30%。大球直徑為20mm圓球,重量200g;中球直徑為10mm短圓柱狀球,重量500g;小球直徑為7mm短圓柱狀球,重量300g。
2.4實驗方案
固定重研磨球重量及大小球比例不變,只改變料球比、料水比來研究粒度分布變化情況。實驗中分別考察了料球比為1:1.5、1:1.7、1:1.8、1:2.0四種情況。其中1:1.5以上因球磨效率太低未予研究;1:2.0以下因有效裝載少、磨耗高、與實際生產研磨細度出入太大,故也沒有研究。配料表見表1。
3 結果與分析
3.1實驗結果
將快速磨研磨后的石英粉烘干后,攪拌均勻,測量的粒度分布數據見表2。對粉料粒度分布的比較主要參考D90數據。球磨時間的計量精確到10s。
3.2結果分析
3.2.1料球比為1:2.0時對研磨效率的影響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固定球磨時間為30min不變,加水比例由40%增加到60%時,石英粒度從D90=61.82μm急劇降到D90=26.36μm,12#粉末最細。這種情況下,加水越多(60%)反而研磨效率最高。當加水比例超過60%后,因為漿料太稀,研磨效率反而明顯下降。
固定球磨時間為40min不變,加水比例由40%增加到60%時,粒度從D90=47.75μm急劇降到D90=22.89μm,然后再緩慢升高到D90=32.06μm,8#粉末最細。這種情況下,加水太少(40%)或太多(60%)都不能獲得最佳粒度,加水比例為50%研磨效率最高。
比較8#和12#的粒度,可以看出8#更細一些。同時,8#粒度與實際釉漿的結果也比較接近。所以,料球比為1:2時,加水比例為50%、球磨時間為40min球磨效率最高。
3.2.2料球比為1:1.5時對研磨效率的影響
從1#與2#的結果比較看,加水40%與加水50%的粒度很接近,1#稍細一點,加水比例的變化對粒度的影響較小。此種情況下,因為料多球少,快速磨的研磨效率比較低,延長球磨時間對石英細度影響較小。
3.2.3料球比為1:1.7時對研磨效率的影響
比較3#與4#的粒度數據可以看出,兩者差別不是很大,4#稍微細一些,說明加水適當多一些有利于提高研磨效率。與1#、2#相比,3#和4#的粒度明顯變小,這說明料球比降低可明顯提高球磨效率。通常這也是大生產中常用的球磨參數,因為此時球磨機的有效裝載量最高,可提高產量。
3.2.4料球比為1:1.8時對研磨效率的影響
比較5#與6#的粒度數據可以看出,加水40%明顯比加水50%更細一些。比較數據可看出,5#比3#、4#更細一些;此種情況下,加水為40%時球磨效率更高一些。
有一個現象非常反常,那就是盡管料球比從1:1.7降低到1:1.8,但6#的粒度反而比3#、4#還粗一些。此情況反復驗證了三次,結果都是如此,由此可見,對于不同的料球比,并沒有固定規律可遵循。
4 實驗結論
(1) 料球比為1:1.5時,球磨效率太低;比較實用的料球比至少要在1:1.7以下;
(2) 料球比不同時,不同的加水比例對粒度有不同影響,無固定規律;
(3) 料球比為1:2,加水比例為50%~60%,球磨時間為40min時,此時漿料的粒度分布與大生產的釉料結果比較符合;
(4) 在一定范圍內,石英的粒度隨球磨時間延長變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