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分析人民幣實際匯率對經常項目差額和人民幣實際匯率對經常項目收入和支出的影響,對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化對經常項目收入和支出影響的進出口方程。結果表明:人民幣當前的升值對中國貿易額和貿易順差都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
關鍵詞:實際有效匯率;經常項目;進出口方程
一、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在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也在不斷增加,2010年我國經濟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70%左右。在當前世界性經濟金融危機出現蔓延的情況下,探討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主要因素,對實現繼續實現外貿合理增長,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二、 相關研究綜述
匯率對外貿的影響一直是理論研究中的熱門話題。傳統理論認為一國貨幣的升值將抑制該國出口、促進進口,麥金農等學者則認為匯率與貿易之間弱相關。也有不少學者通過實證來研究我國國際貿易收支(外匯管理經常項目差額)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度,如:謝智勇(1999)通過對1996年~1997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我國進、出口的匯率相關系數僅分別為0.29和0.35;任兆璋等(2004)用1995年~2002年的相關數據對我國貿易收支差額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認為二者之間不僅判斷系數低(僅0.216),而且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均顯示不存在均衡關系,即人民幣升(貶)值對中國的貿易收支差額影響是十分有限的。以上實證均說明我國貿易收支與匯率變動的相關性不高。
自2003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持續高漲,經常項目外匯收支差額大幅增長,人民幣升值預期對經常項目差額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這幾乎已成為人所公認的一種認識。但是,我國轉軌經濟特征明顯,外貿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經濟總量急劇擴張,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自2005年7月22日我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升高,到2010年12月31日已累計升值17.4%以上,但中國進出口卻不斷高速增長,貿易順差、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因此,研究中國外貿情況和人民幣匯率的關系,對于中國如何進行進一步涉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 研究方法和數據
1. 實際有效匯率(又稱REER)。實際有效匯率是指本國與一組國家之間加權平均的實際匯率。在編制的過程中,需確定一籃子貨幣的選擇、權數的選擇、加權平均的方法、基期的決定、物價指數的選擇等因素。為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連貫性和真實性,在下文的實證研究中,采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金融統計數據(IFS)計算的以消費者價格指數進行調整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該指數以2000年為基期進行指數化調整。實際有效匯率指數采用單位本幣兌換外幣的間接標價法,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即本國貨幣相對價值上升。
2. 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數據樣本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采用人民銀行外匯管理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情況分析中國外貿變化情況。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結售匯制度,企業外貿行為必然從人民銀行經常項目數據得到充分的體現。本文使用銀行結售匯統計口徑下的經常項目結匯收人(標識為EX)分析進口及售匯支出(標識為IM)分析出口。
3. 我們采用分析實際有效匯率與經常項目差額(標識為TB)、貿易收入(標識為EP)與支出(標識為IP)的關系分析貿易順差和貿易總額,樣本區間為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90個樣本。所有數據均經季節調整,調整方法為X12方法。
4. 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實際有效匯率與經常項目中貿易收入(標識為EP)、貿易支出(標識為IP)之間的關系,根據現有理論建立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研究軟件采用 Eviews5.0。
四、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經常項目貿易收支的關系分析
匯率與對外貿易有著密切的聯系,匯率的波動將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出口和進口。以下分別考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經常項下貿易收支的影響,即實際有效匯率與貿易收入及貿易支出之間的關系。
1. 進出口函數聯立方程組。分別建立簡單的出口和進口函數。出口函數:出口(標識為EP)是國外收入水平(標識為GDPF,經價格調整,下同)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函數,即
即國外收入水平增加,或本幣貶值將促進一國出口的增長,反之亦反。
進口函數:進口(標識為IP)為國內收入水平(標識為GDP)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函數,即:
即國內收入水平增加,或本幣升值將促進一國進口的增長,反之亦反。
本文主要分析各個變量的變化趨勢,故取各變量的增長率。在考慮滯后影響和相互使用的基礎上,建立出口和進口季度增長方程的聯立方程組,形式為:
其中,EPt為t期的出口增長率(%,下同),IPt為t期的進口增長率,EPt-i為t期以前各期出口增長率,IPt-j為t期以前各期進口增長率,GDPFt-l為t期及t期以前各期國外的收入水平增長率,GDPt-l為t期及t期以前各期國內收入水平增長率,REERt-q為t期及t期以前各期實際有效匯率增長率,C,?著分別為常數和誤差項,待估計的參數向量為?茲(?琢,?茁,?酌,?準)。
在建立實證模型時,考慮到聯立方程組中涉及到國內外的收入水平,一般取國內生產總值,取GDP為期代理變量。GDP月度增長率GDPt-l來源于中國統計局網站。國內收入水平增長率GDPFt-l來源于IFS,為中國香港、美國及歐盟(25國)GDP增長率的加權平衡。
2. 模型估計及分析。上述變量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4,無時間趨勢及常數項)表明,各量均至少在5%水平上為平穩序列。
考慮到各變量對當期的進口及出口的影響有滯后,故對各變量的滯后一期到四期進行估計。在各組聯立方程中,根據變量顯著性以及方程的擬合優度分析上述各滯后變量的對方程的解釋能力。經過比較,最具解釋力的方程為表5所示。
EP=2.97+0.23×EP(-2)-0.31×IP(-2)-1.33×REER(-4)+2.86×GDPF(-2)
IP=-0.29×IP(-2)+0.97×EP(-2)+1.93×REER(-4)+0.000 8×GDPF(-2)
從上式中可以看到,方程擬合得并不理想。在出口方程中,四個季度前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兩個季度前進口增長率、出口增長率和兩個季度前的國外收入水平對當期出口增長有影響。有效匯率上升(下降)對出口有抑制(推動)作用,而當國外收人水平增加時,中國對外出口也有所增加(但是這點在統計上并不十分顯著)。此外前期的進口對當期的出口有負面的影響,而前期出口對當期出口仍然有一定的正向作用,這與一般的理論分析是相符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有效匯率對出口的影響要小于國外需求。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這樣的系統中進口方程的擬合優度遠遜于出口方程。對進口影響最大的是四個季度前有效匯率,影響為正面的,即有效匯率上升(下降)對出口有推動(抑制)作用。但是,該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并不顯著。
五、 結論與啟示
1. 對實證研究結論的分析及解釋。本文研究了自2005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實際匯率與中國經常項目外匯收支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支持麥金農等學者關于匯率與貿易之間弱相關的理論。主要結論如下:
(1)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能夠對經常項目差額產生持續的反方向影響,但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短期上,長期上仍比較有限,不足以解釋其波動。
(2)實際有效匯率對經常項目中貿易收人有一定的影響,但尚未構成其波動的主要因素,對于貿易支出則幾乎沒有影響。
2. 實證研究結論的啟示及政策建議。
(1)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調整與經常項目收支的波動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相互影響并不確定。人民幣匯率調整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對外貿易的狀況,因此不應在調整對外經濟貿易關系時過分依賴匯率政策。一國長期對外競爭力的提高,匯率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這也表明在解釋中國出口高速增長方面,尤其在90年后期的高速增長方面,其他因素更為重要。尤其是,大量的熟練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使得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和人工成本逐漸降低,這有助于中國在實效名義匯率升值和貶值時期都能維持其競爭力。
(2)短期內盡管人民幣匯率與經常項目差額之間不存在長期穩定的系統性影響,但如果人民幣一次性升值幅度過大,仍然會對中國進、出口產生沖擊,進而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因此,一方面要督促企業積極適應新的外匯形式,注重風險防控和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管理部門要在人民幣實行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同時,積極進行外匯綜合改革,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Bahmani-Oskooee. Jcurve between US and her trading partners. Weh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9,(135):156-65.
2. Lal,Lowinger.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balance adjustment in South Asia countrie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2,(13):371-383.
3. 張明.人民幣貶值與我國貿易收支關系的研究.金融教學與研究,2001,(1).
4. 范金等.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的情景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管理世界,2004,(7).
5. 任永菊.我國進口與出口的關系檢驗.當代經濟科學,2003,(3).
6. 謝建國等.人民幣匯率與貿易收支:協整研究與沖擊分解.世界經濟,2002,(2).
7. 邊東海.國際收支彈性理論的實證應用及探索——對外貿收支匯率彈性的案例研究.中國貨幣市場,2006,(1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金(批準號09YJC790157);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090460683);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201003291)。
作者簡介:馬林靖,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后,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