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作為中部六省之一,在十一五期間,中部會展經濟圈也逐漸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并成為我國會展經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龐大的市場潛力,為武漢創造了機遇和挑戰。作為會展經濟的有效載體,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以下簡稱武展)承擔起湖北會展業發展的重要責任。武漢國展總經理姚賢華帶領著武漢國展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不久前,記者采訪這位靠自身特色走出一片天地的帶頭人,就下一個五年發展時期將如何借助中國會展經濟的快速發展勢頭,帶領武漢國展走得更遠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中部地區特大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及區位優勢,歷為商家必爭之地,同樣會展行業也不會放過這樣的“風水寶地”。專家預測,武漢在21世紀將成為中國會展經濟的重要力量之一,如此看來,其巨大的市場需求必將尋求城市更多的質變。武漢國展在行業已經是知名的場館之一,其十個展廳的面積達5萬平方米。雖然場館的展覽面積并不是中部地區最大,但是憑借著特色化經營道路,充分發揮地域和場館優勢,連續幾年來承辦了“醫博會”、“中博會”、“機博會”、“食博會”等20多項在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大型、知名的品牌性展會,同時又培育出了“農博會”、“文博會”、“房交會”、“汽車展”等一系列區域性品的自辦展項目,創造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充實武漢國展品牌實力,也凸顯出武漢國展在會展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過去的2010年,對于中國會展業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年,對于武漢國展來說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取得了圓滿成功是我們在過去的一年獲得的最大收獲”,姚賢華對記者說。從2001年竣工運營至今,武漢國展已經走過十年的時間,始終堅持走市場化的經營道路,經過市場的競爭和考驗,企業才能真正做到“處事不驚”。姚賢華告訴記者,金融危機給中國的會展業帶來了種種困難,但是“通過全體員工的努力,武漢國展還是取得了開業十年來最好的經營效益。”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武漢國展快速地調整企業的經營格局和策略,使公司面對和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
2010年武漢國展的配套改造項目順利展開,“西藏印象”“天才寶貝”、“歌迷KTV”“武展品牌服飾名店街”等一大批新項目落成,不僅快速提升了武漢國展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武漢市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新鮮感和美感,這些場景讓姚賢華印象深刻,也充分向行業內人士展現了武漢經濟快速發展的景象。
服務和品牌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打造企業特色、專業服務方面始終圍繞市場變化。武漢國展不斷調整經營布局和策略,努力打造自己企業的經營特色及服務特色。”姚賢華強調特色化的重要作用。新建場館即將在2011年秋天投入使用,會展場館的新格局正在悄悄發生改變,武漢展覽市場也將進一步細分,處于武漢商業核心區域的武漢國展將充分發揮其地利區位優勢和公共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商業機構密集、購物人流巨大的特點,側重消費類、生活類、各地經貿交流展會的開發,并形成完整的展會配套服務功能,不僅為展會的主辦機構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務,展館本身也通過多元化的經營策略,實現展會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從而形成武漢國展獨有的品牌特色。
武漢國展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人才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才戰略、經營戰略、戰術等方面的因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們來說,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仍然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將通過不斷培養優秀的會展經營管理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團隊。”言語當中,姚賢華表達出了對專業化人才的高度重視。
無論對于中國會展業還是武漢國展來說,在“十一五”期間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成績屬于過去,未來更需要做出實際行動來證明。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復蘇,中國經濟也將穩步發展,這對中國會展業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姚賢華同樣認為“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會展業的發展前景將會更加的美好并且將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向前發展。
在談到“十二五”規劃期間,武漢國展的發展目標時,姚賢華也表達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他認為下一步武漢國展仍將不斷調整并完善經營格局及各項功能。形成以展覽業為龍頭,集商貿、購物、會議、餐飲、賓館娛樂、運動休閑、廣場活動、文化交流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展示中心,整合各種優勢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武漢國展的綜合效益。在“十二五”期間讓企業效益在“十一五”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真正成為我國中部地區最有影響力、最有競爭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佳的國際會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