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會展業的認識不斷深入,會展專家也在將一線理論知識傳播到行業中。新時期,他們將一如既往關注會展產業,但視角發生了一些細微的改變……
進入21世紀,第一個十年已然成為歷史,下一個發展時期又開始蠢蠢欲動。2010年10月15 18日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建議稿,起止時間為2011年2015年。而其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擴大內需戰略方面,會展業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已有1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有會展場館并每年舉辦會展活動,其數量占到了全國28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53%。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中國會展項目從4050個增加到5040個,增長率為24%;會展面積從4100萬平方米增加到5000萬平方米,增長23%;中國展覽場館的數量和可供展覽面積均快速增長,可供展覽面積5年增長了1.5倍。中國會展業正朝著“市場化、產業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目標邁進。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陳澤炎說,會展經濟是個說不完的話題。隨著我國會展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充實和完善,其帶來的可研究、探討的話題也就隨之增加。“不得不說,十一五期間的會展業發展為將來的產業興盛奠定了一個基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服務產業研究部副主任俞華表示,在新的發展時期,會展經濟的重要性會更加高端,“從國家角度來說都在重點鼓勵發展會展產業發展。”十二五期間會展產業的業態更加清晰,“比如展館熱在進行一些反思,專業的會展機構會更加多,各地將合理發展,并且經貿成效更加明顯。”據他估計,會展經濟在GDP中的產值將達到1800億元人民幣。
經過世博會的洗禮,無疑,上海成為2010年“曝光率”最高的城市。作為我國三大會展一線城市之一,上海市會展業的發展也將成為中國會展業未來的趨勢。上海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龔維剛表示,在十二五規劃中上海的會展業將會出現明顯變化,“十一五期間提出的發展目標應該說是行業的規劃,而下一個五年就已經提到了市政府規劃的層面。”龔維剛還介紹,未來上海重點推動和發展的十六個行業中,會展業就是其中之一。據統計,上海2010年的各類展會客商和參展商達一千萬,其中約50%是境外人士,如此龐大的人流帶動消費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對于下一個五年上海會展業的發展,上海會展行業協會積極努力,推動政府在稅收和專項資金方面改革,其中轉向鼓勵會展項目資金的設立成為上海會展業發展的里程碑;其次,在新技術、綠色環保等趨勢的指引下,上海會展業將盡可能地吸收其中的養分,促進產業升級;第三,上海會展行業協會協同行業人士對現有會展規模進行精簡,鼓勵項目做精、做強,增加會展企業和項目的抗風險能力,“上海會展業下一步要組建行業航空母艦,目前已經選出60個項目,這些項目的展覽面積都在3萬平方米以上,上海會展業需要有一個質變。”龔維剛告訴記者。2010年上海的展覽總面積達到了800萬平方米,雖然數字好看,但是其中重復辦展、展館數量不足等問題已經顯現,因此在十二五期間,上海會展業將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
蕪湖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江重點開放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近年來,蕪湖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三大支柱產業。與此同時,蕪湖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不斷涌現,以“建博會”、“茶博會”、“旅博會”三會為代表的會展經濟,正推動江城蕪湖向商埠重鎮發展。安徽蕪湖市副市長王滄江在介紹蕪湖市“十二五”會展發展規劃時表示,中小城市現階段要做好會展一定要獨辟蹊徑,要適合城市的產業特色,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以會展促進當地產業發展,而不是為了政績工程去做空泛、流于形式的會展。在眾多變化中,“蕪湖市會展業著力打造”“政府搭臺、企業運作、行會支撐”的發展模式。王滄江告訴記者,“十二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通過會展的這種形式發揮區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同時區域中心城市要以會展的方式顯現出它的魅力,所以“十二五”時期會展業將對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川省已經成為第一個通過會展十二五規劃的省份,也是全國第一,足以顯示四川對會展產業的重視程度。作為西部會展業的代表城市,成都賺足了會展界人士的眼球。其持久的發展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也逐漸被開發出來。
從會展業發展情況來看,每年成都的增長率都保持在23%~27%,2010年成都會展業直接經濟拉動達到215億。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琳介紹,2011年成都承接國內、國際的品牌高端論壇接近100個,各種會議接近15000多個,成都19個區市縣,包括五個城區每個月都有一個比較大型的節慶活動,展覽面積將達到185萬平方米。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在規劃中間也給自己有一個定位,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定了一個“三步走”的戰略,”
陳琳表示,第一步要做到西部會展第一,中期目標要建設成為亞洲會展名稱,長期目標則是要把成都打造成世界性的會展城市。集中區域優勢,建設品牌展覽的聚集區、西部的節慶中心,全力打造一批品牌展覽,同時根據城市的定位,培育和發展一些自主的區域性展會,還要引進著名的國際展覽。
在“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成都計劃全年舉行各類會展節慶活動400個,展覽總面積200萬平米以上,外地來蓉參展、參會及參節人數1 500萬人次;會展業直接收入超過39億元,拉動消費超過320億元;引進國內外知名展會10個以上。
再將目光放回長三角會展經濟區,依托經濟和產業發展雙優勢,再加上世博會的強大輻射和后續影響力,長三角會展經濟區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成為國內最先嘗到后世博機遇甜頭的地區。江蘇南京會展業在十一五期間有了長足發展,南京市政府會展業辦公室主任尹文表示,“十一五”期間南京會展業在量上“急劇擴張”,連續四年都呈現出30%的增長速度。另外在“質”上南京會展業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表現為地區品牌性展會增長快、大型會展和國字頭展會在南京舉辦數量增多、國際性大展和會議落戶南京。”尹文告訴記者,在十二五發展時期,南京會展業堅持優勢,完成按照每年25%的速度發展的目標。
為配合下一階段發展,南京會展辦主張八項措施:堅持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積極調和政府與市場發展的關系;定位國內的會展名城、國際會展之都;產業圍繞產業,依靠優勢產業補充會展業發展;軟件和硬件齊頭并進,注重人才培養;尋求差異發展、塑造品牌;擴大影響和國際合作;合理規劃,聚集發展;提升服務、完善措施。“創辦我們一直倡導的六個“一流”,創造一流的會展環境、一流的會展品牌、一流的會展設施、一流的會展人才、一流的會展企業,使南京會展在“十二五”要有質和量的提升。尹文對下一個五年發展時期信心滿滿。
同為長三角會展經濟帶的浙江省也收獲頗豐,以杭州、寧波等城市為代表的區域會展業成為全國會展業的典型力量,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建庭曾表示,將杭州打造國際會議目的地,這也成為杭州會展十二五時期重點發展的層面;2010年12月30日,浙江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會長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集體研究了“浙江省會展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并對意見稿各抒己見提出了創新的思路和結合各地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需完善和修改的建議。
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在進一步發展展覽業的同時,將更加注重會議產業的發展,利用浙江在政府支持、會議設施、旅游配套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強化會議產業的開發力度,將浙江打造成國際會議的接待中心;在展覽方面,目標是將浙江培育成亞洲極具影響力的國際會展城市群的一員,爭取步入全國第一梯隊,培養3~5個符合浙江產業特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一流展會。
浙江未來將形成“一心兩翼,特色發展”的會展產業格局,“一心”是指以杭州為中心的杭嘉湖紹會展核心圈,主要注重發展娛樂消費、文化創意、電子技術和藝術及紡織類的展會培育;“兩翼”是指以寧波為核心的寧臺溫舟東南翼會展經濟圈和以義烏為中心的金衢麗西南翼會展經濟圈。前者重點放在海洋港口、機械裝備和輕工類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展,后者側重培養五金機械、生態旅游和小商品貿易為主題的商貿類展會。浙江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會長郭牧特別強調要抓住十二五發展機遇,做優競爭,做實合作,做強品牌,做大主體,將用特色開拓出一條獨特的會展強省之路。
其他各地優秀的會展規劃這里不能一一列舉,但是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各種規劃及思路已經跳出十一五的“打基礎”范疇,開始從實際著手改變。眾多會展專家及政府部門,對于十二五期間會展業的發展信心堅定,不僅因為產業本身帶來的可喜成績,也得益于會展行業正在我國逐漸得到重視。全國各地與會展相關的政策將進一步走向實用和適用,對場館建設和大型展會的舉辦更加理性,真正從“質”改變我國會展業的格局和實力。
五年的發展時期并不長,但是隨著會展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已經成為各地經濟所相中的香餑餑。在會展龐大的產業鏈上,所謂牽一發動全身,自然經過一番調整,十二五各地的品牌展會、企業、會展機構蜂擁而出,形成中國會展業的可持續發展力量,支撐行業向更實際、規范、統一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