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總有一天會重回6000點。最近,我熱衷于研究中國的 ‘ 十二五’規劃,已擁有一家中國小銀行的小部分股份。”——如果媒體的報道屬實,那么國際投資大師吉姆#8226;羅杰斯這次肯定又是在忽悠我們。
此君,集投資家、金融學者、作家等多種“頭銜”于一身,早年從牛津大學畢業后,便與人合伙創立了全球著名的大規模對沖基金——量子基金。10年間,其回報率高達4200%,而同期的標準普爾指數回報率卻不到50%。可見,他的投資能力實在非同凡響,甚至連巴菲特與索羅斯都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杰出的分析師,而且特別勤勞。
我已記不清,為了傳經布道,羅杰斯到底來過中國多少次?反正,近十年來,作為一名媒體從業者,我見過他不下四次,而且多數時候,是聽他講巴菲特或是別人的投資故事以及諸如“投資人生的七條法則”……
不管怎么說,我對羅杰斯還是充滿敬意的。不為別的,只為他過去的輝煌戰績。
但我們首先必須要搞清楚一個事實:在很多人心目中,羅杰斯就像一般的基金經理一樣,在市場上買賣股票賺錢。其實是大錯特錯,買賣股票早已不是他的主要“生意”;即便是買賣股票,人家買入的成本也要比我們低得多,而且其對所買入公司的影響力更是與一般股民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人家是“股東”,我們是股民,僅此而已!
盡管,現在我還不明白,羅杰斯發表上述觀點的真實用意,但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從來都不重視華爾街證券分析家的言論”,我們也大可不必當真。
去年下半年至今,A股大盤的運行一直都缺乏一條主線,行情反復無常,股民們也在這種“無趨勢行情”中倍受煎熬。股指運行之所以如此缺乏連貫性,在相當程度上與相對應的市場內外環境變化有關:
2010年至今,為對沖流動性、管理通脹預期,央行已先后四次加息,十次上調“存準率”。盡管如此,流動性過剩、通脹高企的局面仍沒得到有效緩解。為此,我們判斷,控通脹仍是今后宏觀政策的首要任務,年底之前,“存準率”可能會繼續上調3次左右至22%附近;二季度仍會加息1次,下半年加息1-2次。
需要提醒的是,盡管單一次上調“存準率”或加息對股市影響有限,但其“累積效應”卻不可輕視。以上調“存準率”為例,眼下,“存準率”已升至歷史最高位,其收緊資金的“累積效應”已愈加凸顯,A股出現中期反轉,步入熊市的概率已大為增加。
可以預見,隨著“存準率”的進一步上調,再加上升息,A股或將由此踏上漫漫熊途。當然這還要看國際經濟形勢,有消息稱,美國實體經濟領域越來越多的復蘇跡象正在加大美聯儲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緊迫性;歐洲央行也于4月7日,將基準利率由1%的歷史低點上調25個基點至1.25%。
因此,全球流動性過剩、新興經濟體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或有望得到根本性緩解,國際大宗商品上漲的勢頭也可能被遏制住,但這還要取決于美聯儲退出的具體時間點與力度。再者,這也不是政策能夠完全掌控的。
此刻,投資者最為需要的是“順勢而為”,本期封面文章《“存準率”之殤》還會具體告訴你們怎么做?
“有錢的地方沒聲音,有聲音的地方沒錢。”華爾街的這句名言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一向以知識分子自居的我也唯恐太饒舌,怕你們懷疑我也在忽悠。
“哪怕你——銅墻鐵壁;哪怕你——皇親國戚”。每當念及這兩句魯迅先生生前喜歡的 “無常鬼”戲文,想著無常手執鏈索一往無前跳過去的樣子,我就似乎有了一點大丈夫的氣概。
不說了,還是忙著賺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