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1年4月25日,61家基金公司的722只基金已完成2011年一季報披露。數據顯示,一季度各類型基金(含QDII)共虧損358.83億元?;饦I敗走麥城,也讓基民失去耐心,贖回浪潮迅速襲來。與此同時,對于二季度市場的預判,基金公司也變得頗為謹慎,包括廣發、大成、博時在內的三大基金公司紛紛作出較為一致的減倉動作。
虧損359億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基金業一季度合計虧損額達358.53億元,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成為虧損重災區。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虧損237億元,偏股型基金虧損185億元,平衡混合型基金虧損19億元,封閉式基金虧損17億元,合計虧損額達到458億元。
從單只基金來看,一季度共有三只基金虧損額超過10億,分別為匯添富均衡增長基金虧損14.44億元、嘉實策略增長基金虧損11.3億元、廣發策略優選基金虧損10.39億元。此外嘉實主題精選基金、華商盛世成長基金、華商策略精選基金、融通新藍籌基金的虧損額都在8億元以上。
與主動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巨額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動管理的指數型基金表現一枝獨秀。80只指數基金總計實現凈利潤72億元,貨幣市場基金則凈賺11億元。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海外股市走強,QDII基金一季度也有8.11億元的盈利。華夏系基金一季度普遍表現出色。華夏全球精選基金一季度盈利6.9億元,為表現最牛的QDII基金,王亞偉執掌的華夏大盤基金和華夏策略基金凈利潤分別達到3.34億元和1.4億元,均排名前列。
從基金公司來看,一季度共有14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累積收益為正,其中表現最好的是鵬華基金公司,共計盈利5.46億元,博時基金公司緊隨其后,盈利4.79億元。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和華商基金位列虧損前三位,虧損額分別為39.74億元、28.58億元和26.58億元。
贖回潮來襲
雖然今年一季度藍籌股有所表現,偏股型老基金的贖回仍然明顯。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除銀河基金是凈申購之外,其他10家基金公司偏股型老基金的凈贖回量達到了157億份,寶盈、東吳兩家的申購和贖回持平。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偏股型基金的凈贖回量比較大,博時、上投摩根、中郵創業、萬家、中海等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型老基金的凈贖回量超過10億份。其中,上投摩根凈贖回10億份、中郵創業凈贖回13.9億份、萬家凈贖回38.3億份。
從單只主動偏股型基金的凈贖回量看,一季度銀華成長先鋒凈贖回7.09億份,銀華內需精選凈贖回3.04億份,中郵核心成長凈贖回8億份,中郵核心優選凈贖回3.4億份,中海能源策略凈贖回8.67億份,中海優質成長凈贖回11.6億份。此外,貨幣市場基金一季度的贖回量更大,銀華貨幣基金凈贖回72億份,萬家貨幣凈贖回13.16億份。
目前A股市場處于震蕩市,基金業績分化明顯,一些沒有賺錢的投資者可能對基金失去耐心,但也不排除有投資者贖回老基金用于申購了新基金。
三大基金一致減倉
在政策持續緊縮、通脹高企以及經濟增速下滑的預期之下,廣發、大成、博時三大基金公司一季報出現了一致減倉的動作。
顯然,基金減倉的動作透露出其對二季度市場預判的謹慎態度。其背后的邏輯在于,盡管長期通脹可控,但在國內外多種復雜因素影響下,未來通脹水平偏高有可能成為常態,期望貨幣信貸緊縮政策在二季度實質性放松不太現實;此外,還面臨著宏觀經濟減速、企業盈利受壓、股市資金面偏緊、中小板和創業板擠泡沫過程遠未完成、大多數低估值品種的估值修復已進入中后期等諸多不利因素,因此,二季度難以產生趨勢性多頭行情。
上述三大基金公司中,廣發、大成整體倉位有所下移,博時基金減倉則更加堅決。據上證報資訊統計,與去年四季度相比,廣發基金旗下9只主動投資的股票方向基金中,6只倉位有所下降,其中,廣發聚富減倉最多近12個百分點。
對于二季度投資布局,三大基金公司的策略較為一致:在關注低估值板塊的同時,消費股的投資機會也在臨近?!肮乐凳諗渴茿股的必經之路?!睆V發小盤成長表示,將依舊采用低估值策略來應對市場波動。未來一段時間內,在看好低估值的煤炭、地產、銀行等板塊的同時,關注部分先進制造業和消費品子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