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8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召開,這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頭幾天召開的重要會議。會議認真總結了全州“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審議通過了《海西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安排部署了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貫徹落實好此次會議精神,對于推動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好“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仗,為勝利完成海西州“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打好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時期,在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宏觀環境變化,努力克服自然災害影響,堅持調結構、促發展、抓改革、強民生,全面完成年度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實力持續增長,結構繼續優化,產業協調發展,投資穩步擴大,項目帶動增長,收入較快增加,民生不斷改善的目標。“十一五”時期是海西發展史上速度最快、質量最好、效果最佳、群眾最滿意的發展階段,全州上下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從“十五”末的134.3億元增加到350億元,年均增長16.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8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0.15億元增加到90.1億元,年均增長34.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6.16億元增加到34.5億元,年均增長4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693元增加到16600元,年均增長13.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2303元增加到5500元,年均增長19%。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一定要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十二五”攻堅第一仗,為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實現“開門紅”。為此,會議要求,全州各級人民政府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準確把握形勢變化,充分利用現實條件,實現好《海西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要緊緊圍繞實現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和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增強自主創新和自我發展能力,堅持民生優先、改革創新、先行先試、開放融入、區域聯動、項目支撐,加快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顯著提高科學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為走出一條符合海西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在全省乃至全國西部地區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五年后,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比2010年增長2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比2010年增長2倍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達到3000億元,比2010年增長3倍以上。全地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1%以上,均比2010年增長2倍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16%。2011年要以政策調控為手段,著力增強經濟發展保障能力;以產業升級為核心,著力推進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以統籌協調為重點,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以基礎設施為支撐,著力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以兩型社會為目標,著力加快可持續發展步伐。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海西各族人民作出的歷史貢獻和取得的輝煌成績,已經鐫刻在漫漫征途的歷程碑上。會議號召,全州各族人民要在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團結一心,銳意進取,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乘勢而上,扎實工作,為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和任務,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海西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