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刊理由:
物寶天華,資源稟賦,機遇昭通。
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為加快昭通經濟社會的發展,巧抓機遇,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緊密結合自身發展特征和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努力建設“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增強昭通市經濟綜合實力,大力優化產業結構,開發、培育新興產業支柱,緊緊圍繞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的戰略部署,開創了昭通經濟發展的新紀元,翻開了昭通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定位與目標的新篇章。
2011年6月6日,第十九屆昆交會昭通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在昆明官渡大酒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簽約儀式舉行當天,中共昭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建華出席會議,并代表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關注昭通經濟社會發展,投資昭通、為昭通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各界人士致以真誠的謝意。
物寶天華美譽昭通
昭通之名由來已久,清代得名的昭通在明代于今昭通置烏蒙軍政府,隸屬四川。清雍正九年(即1731年),厲行改土歸流后,便改“烏蒙府”為“昭通府”;1950年昭通設專區公署作為省的派出機構(后改為昭通地區行政公署),1981年,成立昭通市,2001年撤銷昭通地區和縣級昭通市,設立地級昭通市,轄1區10縣。至今,昭通已有280年的歷史。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東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與貴州、四川兩省接壤,處云、貴、川三省交接部,地勢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最高海拔4040米,國土面積2.3萬平方公里。時居汗、苗、彝、回等24個民族。2010年末統計總人口582.95萬。
昭通歷史厚重 昭通市坐落于四川盆地向云貴高原抬升的過度地帶;為云南文化三大發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素有“小昆明”美稱。昭通古稱“朱提”“烏蒙”,自秦開“五尺道”、漢筑“南夷道”后,便成為中原文化傳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古“南絲綢之路”之要沖。1950年以前一直躍居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是詩人的故鄉,也是1911年參與蔡鍔指揮的昆明起義,任云南軍政府軍政、參謀兩部次長兼講武堂總辦唐繼堯的出生地,這片熱土誕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將羅炳輝,中共早期革命先驅劉平楷,云南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國柱,辛亥革命元老、護國名將張開儒,愛國將領龍云、盧漢、曾澤生,國學大師姜亮夫,當代英雄徐洪剛等一大批雄才俊杰。可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1935年2月,中央工農紅軍長征途經昭通,中共中央在威信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扎西會議”,為中國革命開啟了新的篇章。會議會址也成為了當地豐碩的旅游資源之一。
昭通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1982年這塊古樸神奇的土地上出土了一枚人牙化石,經鑒定為“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約10萬年,稱作“昭通人”,填補了云南省猿人階段到晚期智人階段之間的空白。已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項,省級11項,市級34項,縣區級206項,館藏文物1.75萬件。在昭通這塊神奇而充滿靈韻的土地上,文化遺存極為豐富,全市有新石器遺址20余處,著名的有魯甸野石山遺址、馬廠遺址和巧家小東門新石器遺址,時代在四千年左右。此外,歷史文物頗多,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袁滋題記摩崖石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野石山遺址、孟孝琚碑、羅炳輝故居、扎西會議舊址等。
昭通是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重點扶持地區之一——烏蒙山區的主要地域。
昭通厚重的歷史文化不僅是昭通的精神之美,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昭通區位獨特 歷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兩省的重要門戶,是中原文化進入云南的重要通道,為中國著名“南絲綢之路”的要沖,亦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地處云南、貴州和四川三省的交界處,為美麗的景區“雞鳴三省”。昭通處于昆明、成都、貴陽、重慶等中心城市輻射的交匯地帶,是滇、川、黔、渝三省一市經濟和文化的交匯重地,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云南北大門”之稱。
內昆鐵路、昆水高等級公路、昭通機場、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等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絡初具規模,正成為云南連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門戶,是內地入滇乃至南下東南亞、南亞的便捷通道。
“要致富,先通路”是長久以來謀求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意識。昭通獨特的區位優勢,為昭通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昭通景致怡人 昭通風景名勝別具特色,大峽谷溫泉園區依山傍水,具有獨特的河谷風情和田園詩畫般優美的意境。鎮雄亦有聳立城北的烏峰山,冬季便形成天然屏障,能阻擋刺骨的寒風,同時也是一個天氣時鐘,每當云霧圍繞,天氣便會轉陰或降雨,有“烏峰山戴帽,鎮雄城雨到”的諺語。威信也有紅色旅游,著名的扎西會議會址也在威信。高田鄉境內,有宗教名山觀斗山,古樹滿山,山花斗艷。麟風鄉畢壩公路邊坐立老鷹巖上的天臺山因宏、美、寬、多而獨具一別。昭通不但山水靈秀,就連懸崖絕壁間也蘊藏風韻,瓦石僰人懸棺懸掛于數百米的絕壁上,昭示著神秘和未知。位于昭通市水富縣太平鄉境內的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也風采照人,森林公園植被豐腴、物種繁多,其間生存著金絲猴、金錢豹、巨蟒等1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群峰匯聚,懸崖絕壁,奇險非常;山谷間流泉飛瀑,鳥語花香,堪比人間仙境。銅鑼壩除有著自身的風韻以外,其由來、仙女池的傳說、亂山子斷龍精的傳說,周邊淳樸的民族風情也為銅鑼壩罩上了華麗的光環。奇特的景觀直叫人流連忘返。
民語“千年靈芝”,千年之物故為珍奇。超脫時間掃蕩而沉淀了精華的天物,可謂稀有。然而,就在云南省彝良縣城的東北部有著一千多年歷史多元文化的牛街,牛街古鎮始于東漢,興于明朝洪武,盛于清朝乾隆。距縣城78公里,介于川滇邊界,交通便利,是彝良的“北大門”,牛街古鎮不僅風景宜人,民俗風情也極具特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除此之外,還有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大壩截金江,300公里高峽平湖動人心魄。
昭通景觀奇特,景點頗多,各具特色,彰顯著昭通豐碩的旅游資源,旅游文化的內涵和品位。
資源稟賦機遇昭通
眾多歷史文化資源的存在,為昭通文化產業的開發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資源和潛力,也是昭通文化發展、繁榮的根本,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昭通人,為昭通人供給了豐富的文化營養。優盛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為昭通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保障。
昭通資源富集 素有“資源金三角”和“聚寶盆”的美譽。首先有著驕人的水能資源:水能資源蘊藏量2080萬千瓦,可開發裝機1484萬千瓦,占云南省的24.9%;建設中的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3座巨型電站,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到“十三五”中期,隨著水電、火電、煤炭基地的全面建成,昭通將成為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次昭通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已知礦種33種,探明儲量的22種中,煤、硫鐵礦儲量居全省首位。煤炭儲量165.8億噸,其中昭通壩區褐煤儲量81.9億噸,褐煤盆地煤層氣儲量117億立方米,為中國南方最大的褐煤田;硫鐵礦探明儲量6689萬噸,預測總儲量達14億噸。此外昭通有經濟林木品種頗多:林木品種達100余個,以天麻、杜仲、黃柏、半夏為主的天然藥材以其優良的品質享譽海內外。昭通也是云煙的主產區之一,是全國山崳菜、馬鈴薯、白魔芋種植最適宜生長和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是中國南方優質蘋果基地,全國品質最優的野生天麻的核心區域,云南省畜產品主產區之一。昭通人力資源也很豐富,在合理利用昭通內地人力資源的同時,昭通還發展“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每年對外輸出百萬務工人員,以帶動昭通經濟全面發展。
昭通戰機不怠 有著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資源稟賦,正處于加快發展戰略機遇期的昭通,是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投資熱土。在“十一五”期間,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積極而為,奮力打造優質投資環境,努力擴大開放開發,多次舉辦招商引資活動,誠邀各路客商,攜手合作,共同推動了昭通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2011年6月6日,在邁出“十二五”之際,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為更好更快地發展昭通經濟社會,巧抓機遇,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本著“誠邀社會各界人士共話友誼、共謀發展,進一步宣傳昭通,擴大開放,簽訂合作項目,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借助昆交會這一平臺,隆重舉行招商引資活動。
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終將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加快昭通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助推器,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對外開放戰略,實現富民強市、跨越式發展目標最根本、最實在的舉措來抓。
加快昭通經濟社會發展沒有落后,正是巧抓機遇,高度重視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的絕佳時機。期待昭通經濟社會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取得輝煌成就。
政通人和精誠有請
昭通政通人和 潛力無限。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金沙江流域水電開發實施之際,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巧抓發展機遇,在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恪盡職守、艱苦創業,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開拓進取、求真務實,使經濟社會長足發展。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379.6億元,“十一五”期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12.5%。人均生產總值達7075元,是“十五”末的1.7倍。取得了優異成績。2010年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25.6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24.7%,是2005年的3倍。此外,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末的25∶36.9∶38.1調整為2010年的19.5:46.1:34.4。非公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37.5億元,占GDP總量的36.2%。同時投資規模迅速擴大,“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7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4倍,年均增30.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768元。全市呈現出經濟穩健前行、城鄉統籌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進步的良好局面。
同時,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積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圍繞“工業三年倍增計劃”,努力發展“煙草、能源、煤化工、礦冶建材、農特產品加工”五大工業產業,大力招商引資,一大批大企業、大集團紛紛入駐昭通投資開發。
昭通經濟社會發展在“十一五”期間取得的成績,不可否認昭示著昭通政治通達、人事和協、民心和樂,是政府、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奮斗所創下的結晶。
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資源需求劇增,昭通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區位、資源、后發優勢,必將成為國內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地區之一。
昭通精誠有請 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始終把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實,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者。
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統一,將對外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加快昭通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助推器,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對外開放戰略,實現富民強市、跨越式發展目標最根本、最實在的舉措來抓。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針對對外招商引資工作專門成立工作領導組,定期對全市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重大事項進行專題研究,作出決策,及時協調解決矛盾,讓招商引資工作順利進行。此外,全市積極優化招商引資環境,不斷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全面打造優良的服務水平,提升以服務受理零推托、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對象零投訴和辦事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好、行政成本最低、社會環境最優為目標的“今日昭通效率”。同時建立行政問責制、限時辦結制、重點外來投資項目掛牌保護制等制度,全力打造服務政府、誠信政府、效率政府、陽光政府,大力營造“親商、護商、扶商”的良好氛圍。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中共昭通市委 昭通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工作的意見》,具體明確了招商引資工作各項優惠政策、服務措施、專項資金扶持等。同時,對在昭通市投資的重大項目,還根據項目情況,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特殊優惠。
2008年以來,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舉辦了高規格、大規模的“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大會”和“300浙商走進昭通”等五次大型招商活動,隨著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大門開放,無數外來投資者走進昭通、考察昭通、投資昭通,掀起了招商引資的高潮。香港僑威集團、中國華能、中國華電、大唐發電等一批大商、名商、強商紛紛投資昭通,建設昭通。“十一五”期間,全市引進市外到位資金314.8億元,為“十五”期間的6.7倍,其中引進省外資金217.3億元,為“十五”期間的6.6倍。
在優良的投資環境中,廣大投資者富集資本、科學經驗、先進技術、信息資源等方面強大優勢,結合昭通的優勢區位條件、稟賦的生態資源,在日趨向好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雙方達成合作關系,不僅能有效配置雙方優勢生產要素,將其轉變為強大的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更是昭通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必將為廣大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商機。
昭通這片資源稟賦,政通人和,具有優良投資環境的熱土,正是國內外投資者投資創業的寶地。
源泉涌流碩果在望
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為加快昭通經濟社會的發展,巧抓機遇,高度重視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緊密結合自身發展特征和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努力建設“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增強昭通市經濟綜合實力,大力優化產業結構,開發、培育新興產業支柱。緊緊圍繞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的戰略部署,開創了昭通經濟發展的新紀元,翻開了發展昭通經濟社會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定位與目標的新篇章。
“十二五”時期,將是昭通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進一步打牢發展基礎和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推進社會進步、構建和諧昭通的重要時期。昭通勢必抓住機遇謀求更快更有效的發展道路,在“十二五”期間昭通發展定位,立足云南、大開北門、融入成渝經濟區、挺進長江經濟帶,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作用,實現對內、對外的雙向開放,以開放合作促進開發建設和生態保護。努力把昭通市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能源產業基地、新型載能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產業轉移承接基地、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雙向大走廊(中國內地通往南亞東南亞以及云南通往成渝經濟區、長江經濟帶和中國內地的大走廊),成為西部大開發的特色區域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新興增長極。奮力達到“十二五”發展目標,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以上,力爭突破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0%,突破15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突破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力爭累計完成50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0%以上,達300億元。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城鎮功能和集聚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全市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為實現“十二五”發展定位和目標,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外招商引資工作。2011年6月6日第十九屆昆交會擬簽約項目情況中,各縣區上報2011年昆交擬簽約項目25個,其中昭通市政府1個,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彝良縣、威信縣、綏江縣、水富縣各2個,鎮雄縣、永善縣各1個,大關縣3個,鹽津縣5個。協議總投資達123.36億元。其中省外投資項目17個,協議投資達65.46億元,占協議總投資額的53.06%;市外省內投資項目8個,協議投資額達57.9億元,占協議總投資的46.94%。參加本次昆交會省級簽約項目有4個,協議投資金額達12.66億元。市級簽約項目有21個,涉及協議投資金額110.7億元。擬簽項目行業領域涉及農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物流、化工、旅游、礦冶、建材等。其中農業項目3個,協議投資金額達10.5億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個,協議投資金額達39.7億元;旅游項目4個,協議投資金額達37.36億元。擬簽項目地域分布涉及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四川、重慶、云南省區。其中四川省有7個擬簽約項目,協議總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浙江有2個擬簽約項目,協議總投資額達22億元;江蘇有2個擬簽約項目,協議總投資額達7.5億元;重慶有3個擬簽約項目,協議總投資金額達8.2億元;市外省內有8個擬簽約項目,協議總投資額達57.9億元。
本次簽下的這批招商引資項目,必將為昭通擴大開放開發、與眾多投資者密切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翻開了昭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項目擬簽約儀式上,中共昭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建華代表昭通市人民政府鄭重承諾:昭通將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營造最寬松的環境,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與各企業家朋友進行項目合作,并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給予優惠和支持,努力為雙方的合作創造良好條件,實現最大的雙贏。
“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全面擴大開放不動搖,堅持鼓勵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不動搖,精誠邀請廣大投資者加入發展昭通經濟社會的陣營,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都充分涌流。”劉建華表示,相信在昭通這塊物寶天華、資源稟賦、政通人和、環境開放的熱土上,昭通與廣大投資者的經濟合作必將結出豐碩的果實。
責任編輯:勒排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