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刊理由:
作為一名學貫中西的學者,亨德森·楊在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許多嶄新而高端的觀點。為了將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國廣為傳播,本刊將陸續刊出亨德森·楊博士的先進教學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楊認為教育教學的精髓應該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力,激活學生的潛力,并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潛力;而開發智力的關鍵在于,必須具備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
在中國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組織和控制方式,對于學生學習任務實施和質量目標的實現,起著關鍵的作用。有效的英語教學行為作為科學和藝術結合的產物,在其開展過程中必然是以一定規則系統為依據的。按教育教學的特性及其邏輯遞延,我們可將教師基于特定教學任務為獲得課堂過程效果和教學效度的最大化,在課堂時空情景中組織和控制受教者主體行為、交互活動及其方式的方法體系稱為:課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
就課堂教學而言,教師作為課堂的最高管理者,其人格魅力、綜合素養以及對學生的感染力,在課堂教學及其管理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每個一線英語教師都知道,要使課堂教學效應有最大化的發揮,必須要保證課堂活力(Classroom dynamics)處于被激活并持續的狀態。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教師基于學習主體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其中介語水平和性格特征,來組織、控制和協調課堂教學活動。無論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設計至少應該考慮到并體現出3項基本的原則:1.使學生認同規定的目標與具體內容對象是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全身心地投入學習;2.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學習熱情,維系教與學的互動反饋;3.使學生的中介語水平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不斷提升,并在受控的、連續進行的課堂活動中逐漸實現學習遷移。
然而,學校教育中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以嚴格課堂紀律和行為準則為有效進行的保證的。對于任何學校,這種師生體認且必須在課堂時空內遵守的一整套行為規范體系在執行力上的缺失,導致了課堂管理的無效,教學的效率效度更是無從談起。可以認為,課堂紀律既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都必須信守的“基本法”,也是教學活動及其管理正常實施、教學任務完成和質量目標實現的根本前提。因而,必須把課堂紀律的嚴格遵守當作課堂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內容,使之成為上文所述的3項基本原則的支持系統。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課堂管理中的角色的功能,是隨教學情況的變化而相應變化的。從根本上講,在教學中師生行為是雙主體,教學內容是對象客體,師生教與學的行為構成平等互動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的各個過程中,教師有時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或協調者,有時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有時是教學活動的評價者或管理者。無論教師在課堂管理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和發揮什么樣的功能,其管理行為的出發點及其所指向的目標必須是:以自己的愛心、知識、能力和智慧,建構和優化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形態,使之成為高分高能高素質的未來型人才。
在中國現代學校教育體制中,英語作為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外語必修課,始終貫穿于學生受教育的全部過程。在此過程中,英語語言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幾乎是每堂課都涉及的主要教學活動內容。然而,英語教育教學中如何基于對這四項技能的本質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來進行有效的綜合/分項課堂教學訓練設計呢?后文僅對中國中小學英語的聽力技能訓練問題進行探討。
從本質上講,英語聽力訓練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目標語語流中信息的聽辨理解練習,能夠對給定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立命題、思考言外語境和擴展語用,為建構駕馭目標語語言形式及其意義的綜合能力奠定基礎。著眼于人的認知發展規律,任何語言的習得和學得,無不是從聽力理解開始的。統計和研究結果表明,在人的日常言語活動中,聽的行為占45%,說、讀、寫的行為分別僅占30%、16%和9%。可見,在英語教學中若不把聽力理解放在首要的位置對學生進行充分而有效的訓練,要學好英語是難以想象的。遺憾的是在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人們似乎并沒有充分體認到這一點。事實上,由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聽力訓練的缺失或不足而造成的結果,大大地影響了學生其他3項技能的建構和發展,使得英語教學長期處于事倍功半的狀況。
一般說來,中國中小學生的聽力訓練內容和方式,應該按學生認知水平和與之相應的教學目的來設定,教學中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小學生的聽力訓練,應從單詞、短句的聽音模讀開始,課堂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聽辨信息反饋的語音、語調和重音,進行及時指導或糾正,使學生能把所聽到的目標語語言信息同相對應的圖畫、實物或相關內容建立聯系;教師應盡量以英語來組織教學,頻繁借助各種表情、手勢來使學生對課堂教學指令作出正確的反應,逐漸通過實物、圖片或老師動作的啟示,聽懂詞句、對話和簡短的配圖小故事,以及對課堂活動過程中的簡短提問作出正確的反應。這樣,便可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英語語感,為其他3項技能的進一步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于中國中學生來講,目標語Listening comprehension訓練應避免重結構輕語境的傾向,教學過程中始終要立足于培養學生對語言形式及其所傳遞的語義信息的同步聽取和加工的能力。也就是說,要使學生在聽力訓練中自覺地把結構要素同語義要素建立聯系,將其所構成的命題意義的連貫語流納入上下文語境和語用知識的框架中,對特定話語內涵進行綜合加工和處理,來實現全面提高聽力技能的訓練目標。在具體教學中,應按照由簡到繁的原則,針對學生的中介語狀態,設置微觀層面的專項訓練。例如,語言形式要素的訓練內容有:音素、詞匯、縮寫或略讀/連度、句子及其重音和語調的聽辨,各種句法/語法和慣用法的分析,語意群和語段標識的鑒別,等等;語義、語境和語用要素的訓練內容有:語段/篇章的關鍵詞的確定,話語及命題中心意圖的判斷,上下文關系的推斷,語篇內容層次的劃分,語用及其外延拓展意義的推測,等等。
(待續)
責任編輯:何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