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的決定,個稅起征點將從現行2000元提高到3500元的調整,無疑是全國人大在建黨90周年前夕送給民眾的大禮,更是民眾懇盼的“好聲”。
中國個稅問題一直深受民眾關注。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這個“公平問題”也越發受到重視,個稅起征點的調度,更讓民眾“激動不已”。
2007年12月23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個人所得稅修正案草案,擬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每月1600元提至2000元,獲得通過,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2011年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民眾熱情參與,截至5月31日,中國人大網共收到82707位網民提出的237684條意見,創下了中國人大單項立法征求意見數之最。2011年6月15日,全國人大公布了個人所得稅法草案公眾意見。其中對于3000元作為“起征點”一項,15%民眾持贊成態度,35%反對,48%要求修改。“3000元”起征點引民眾“激動”,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1年6月30日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修改后的個稅起征點提高至3500元,終尊重了民意。
2011年6月30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的決定,個稅起征點將從現行2000元提高到3500元。9級超額累進稅率調整為7級,1級稅率由5%改為3%。修改后的個稅法將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最終確定調至3500元的起征點,傾斜于中等收入稅負群眾,已考慮到民眾呼聲。
國際上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有兩種形式。一是綜合個人所得稅制,二是分類個人所得稅制。個稅發展較為成熟國家,通常采取綜合與分類個人所得相結合稅制。除了對個人不同收入來源采取相應的分類個人所得稅制外,還采用綜合個人所得稅制將其全年的收入納入計稅范圍。而中國,目前實行分類個人所得稅制,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個人收入已日趨多元化,對相對隱蔽、不易監管的收入來源征稅已顯“欠缺”。因此個稅問題,也是“公平問題”;個稅之爭源于貧富差距,但不能靠個稅解決貧富差距。
稅制改革實質是一個稅制結構的完善、修補。稅制改革后相對隱蔽、不易監管的收入來源起到了征管作用,適當加大了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同時大幅度減輕了中低稅負群眾的壓力,減輕了個體工商戶和承包承租者的稅收壓力,也方便了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納稅申報。
此次個稅調整,個稅起征點提升至3500元,對于中國稅收的影響可以用“約6000萬人不再繳納個稅”來說明。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建凡就稅制修改相關問題回應媒體,表示此次起征點的調整將使全年稅收減少1600億左右,其中提高減除費用和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級距所帶來減收大達1440億元,占2010年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的46%。不難看出,此次個稅起征點的調整,明顯傾向于工薪中低稅負群體。從現行的2000元起征點提高到3000元,納稅人群已從28%下降為12%,而3500元的起征點顯然更能讓民眾“好聲”不斷。
個稅起征點調整對民眾來說,是建黨90周年前夕帶給民眾的一份大禮;個稅同樣反應收入分配問題,此次民眾意見得以采納,不僅彰顯了民意的重量,同時也突顯出了民眾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要求。而稅制的改革最終要歸結到減輕民眾的生活壓力動機上來,增值、間接稅等的降低已成為民眾最懇盼的“好聲。”
責任編輯:勒排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