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干群關系,是加強黨的建設、發展農村經濟的關鍵所在。村官要努力探索改善農村干群關系的途徑,以便更好地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強化服務,拉近與村民的關系
村官要把強化服務放在改善與村民關系的第一位。一是強化決策服務。每一屆村領導班子,都應當做幾件讓村民看得見的好事、實事,決不能為“政績”去搞虛假決策、擾民決策、殃民決策。二是強化信息服務。全面、正確地落實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村民提供全面、可靠的經濟、科技信息,幫助村民了解市場行情,掌握先進技術。三是強化管理服務。包括基礎建設、生產管理、產品銷售以及精神文明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公益事業方面的服務。四是強化生活服務。村官要做村民的貼心人,時刻把村民利益掛在心上,及時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困難。
發展經濟,融洽與村民的關系
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是農村工作的核心問題,也是村官改善與村民關系的關鍵所在。一是發展集體經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原來由村集體承擔的部分負擔轉由村民承擔,隨后國家又取消了對村民的“三提留、五統籌”,如果村里沒有集體經濟,就沒有經濟能力去發展村公益事業。所以村官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積累更多的資金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二是盤活土地、森林資源。國家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允許農民承包的土地合理流轉,讓農民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村官要引導村民抓住發展機遇,充分盤活土地、森林資源,從中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三是引導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村官要積極為富余勞動力牽線搭橋,引導他們進城務工,拓寬致富渠道。四是堅決遏制亂攤派。亂攤派是影響農村干群關系最敏感的問題之一。要改善村官與村民的關系,就要堅決遏制亂攤派行為,決不能給村民增加負擔。
擴大民主,鞏固與村民的關系
改善村官與村民的關系,必須在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權利上下工夫。一是尊重村民的知情權。村官要及時向村民傳達黨和國家有關農村的方針政策,公開本村村務的具體情況,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二是保障村民的參與權。村官在作決策之前,要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并從制度和措施上保障村民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權,以決策的民主化促進決策的科學化。
改進方法,改善與村民的關系
工作方法生硬,是造成村官與村民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要改善村民與村官的關系,就一定要重視改進工作方法。一是公開辦事。應向村民公開的一定要公開,特別是村民比較關心的熱點問題,要及時、準確地向村民公開。二是加強教育。村官要經常對村民進行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使村民樹立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從而遵紀守法,按政策行事。三是具體指導。農村工作是最基層的工作,靠發通知、開會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村官要深入村民家中,幫助村民出謀劃策,解決困難。四是多辦實事。農村工作最需要務實,村官必須講實話、辦實事,讓農民真正得到好處。
嚴于律己,提升與村民的關系
在農村工作中,村官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嚴格,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村官與村民關系的好壞。村官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一要勤政為民。在帶領村民致富的過程中,要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二要廉潔自律。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要經常、主動地反思,不能被動地接受群眾監督;對群眾的意見和批評要虛心聽取,認真研究;對群眾的來信來訪,要認真調查,及時處理;對自己經手的集體財物,要公私分明、不貪不占。三要加強學習。村官不能只滿足于潔身自好、不犯錯誤,還必須加強學習,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