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住宅正在向環境優美、建筑節能、功能齊全的目標邁進。農村住宅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與保障。近年來,我國堅持用科學規劃引領新農村住宅建設,主要以改善人居環境、合理規劃為主,從建筑業的角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民生活層次,通過運用建筑的技術手段,為農民創造豐富的物質條件,滿足農民精神需要,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我國農村住宅建設現狀分析
建筑量大、面廣隨著農村建筑事業的發展,我國農村住宅建設面積也在不斷增加。截至2010年,我國房屋總建筑面積達519億平方米,其中農村居住面積在348億平方米左右。
缺乏建設意識鄰村之間缺少必要的交通聯系,一些住宅隨意而建,阻礙了交通建設,進而影響整體規劃有序進行。私自占用耕地,造成大面積的土地浪費,導致空置的土地常年荒廢。盲目建設問題也十分嚴重,一些農民喜歡攀比,看到別人家建新房子,也會跟著擴建或新建住宅,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統一規劃,導致村莊建設布局混亂,道路雜亂無章,住宅之間的朝向、間距及防火措施都沒有達到要求。
設計不合理廚房與臥室不分,臥室與客廳不分,衛生間設于院內,家畜用房緊鄰臥室或客廳,人畜混流,衛生條件差,容易引發疾病。
空間尺度不合理,房間開間進深尺度夸張,沒有考慮到放置家具及人活動所需的尺寸,造成大面積的空間浪費。
質量沒保障大部分老式農宅都是采用磚混結構體系或木屋架結構體系,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為黏土磚和木材,導致大量的國土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嚴重。
大部分農宅沒有經過專業的施工隊組織施工,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地區如果發生地震,后果將不堪設想。
缺少公共服務設施和休閑娛樂場所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關系到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村村容村貌的改變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一些貧困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差,交通、電力、通迅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規模較小、水平較低,基本設施及配套功能陳舊、老化、落后甚至失效的問題比較明顯,農村文化水平較低,發展速度較慢,導致農村總體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國外農村住宅現狀
目前,發達國家農村住宅建設以節能建筑為主,綠色建筑為輔,主要包括生活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并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住宅區。
國外的農村住宅注重民族特色,發達國家在以標準化、系列化建設為核心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以提高綜合效益。日本的住宅建設不僅在對能源的節約上具有先進性,在建筑風格上也體現出日本獨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太陽能和節能材料的利用方面,日本名列世界前茅。
對我國新農村住宅建設發展的幾點建議
因地制宜、以人為本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基于環境條件、經濟基礎的不同,在進行具體規劃前必須進行詳細調查,針對不同農村、不同文化,尊重當地傳統習俗,尊重當地群眾的意見,切實從群眾的利益考慮,為新農村住宅建設打好基礎。
科學合理規劃根據當地實情,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切實做到規劃科學合理,使農民住宅美觀實用,美化生活環境,減輕農民負擔,為農村以后的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繼承傳統、摒棄低俗目前,我國已有一些村莊步入生態建設的行列,塑造出了特有的田園風光,為開發田園生態旅游業奠定了基礎。新農村住宅要體現當代農村精神風貌,在繼承中尋求創新,在創新中保留特色,摒棄陋俗、低俗文化。
可持續發展的利用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農村建設,加強監管力度,避免出現浪費國土資源等現象。合理運用太陽能技術,減少能源消耗。農宅設計上要從節能出發,如建筑的朝向、開窗、材料等方面,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環保、節能、美觀。
文化休閑場所的開發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長。傳統模式下的農村,村民休閑娛樂沒有固定的場所,導致形式單一、內容簡單,農村文化發展脫離綜合發展。為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應建立大眾性文化休閑娛樂場所,以群眾需求為前提,創造宜居新環境。
在新農村住宅設計上,應當以人為本,從廣大農民的利益出發,建設適應時代發展的集約、生態、可持續的新農村住宅。引導農民從粗獷浪費型模式向集約型模式轉變,充分發揮建筑業對農村生活方式、文化風貌、傳統觀念轉變的巨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