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項目自建時應先由全村村民大會選舉出本村項目管理理事會,村黨支部書記不得擔任會長,村干部比例不得超過理事會人數的1/3。村委會是項目實施責任主體,負責本村后期扶持項目實施工作的領導、監管和項目建設條件的協調;村項目管理理事會是項目建設和資金報賬主體,在村委會的領導下,代表移民群眾具體負責項目建設和管理,組織村民自建,并按照報賬制度規定的程序使用資金;鄉(鎮)政府負責本鄉(鎮)后期扶持項目實施的監管和服務。
村項目管理理事會自發地分為五個組:資金管理組、施工監督組、報賬審核組、工資記賬組、進料機械組,有的地方增加了老教師、老黨員、老復(退)軍人監督組。為體現對移民和村民群眾的二次補助,施工中優先招收本村村民參與施工,勞務可參照當地勞工工資,適度支付報酬。按照規定,國定、省定貧困縣的村民勞務報酬原則上不低于當地勞工工資。一般大工80~100元,小工50~70元,村民勞工工資由村項目管理理事會進行公示,經村委會和鄉(鎮)政府審核同意后,可以憑發放名冊直接納入工程投資報賬。對工程技術含量較高、村民無力實施的項目,比如橋涵和排水管站,由村項目管理理事會提出并作為招標主體,進行招投標,鄉(鎮)政府給予協助和指導。
村民自建新機制體現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把項目實施權交給移民群眾,嚴禁縣、鄉(鎮)政府部門直接實施項目,有利于強化政府監管服務職能和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把建設權與管理權分離,有利于抑制以往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同體建設、缺乏制衡、跑冒滴漏和腐敗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