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村莊的大部分資源集中到合作社,通過對資源的經營來經營合作社,通過對合作社的經營來實現對整個村莊的經營。
——吳岳平
集中資源辦合作社
2006年2月,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的山前村、南陳巷村、五房莊村、曹家塘村合并成山聯村。這是一個欠債1600萬元的新村。當年10月,吳岳平接受鎮黨委的重托參加選舉,而后走馬上任村黨總支書記。
吳岳平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山聯村的可用資源,并尋找合適的經營模式,從根本上解決村莊長久發展的問題。
山聯村總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和水塘約6000畝,有1700多戶共6300多口人。
山聯村坐落在無錫名山顧山腳下。顧山文化積淀很深。據地方文史資料記載,南朝梁代昭明太子曾在此建造七楹文選樓為讀書處,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就有顧山的香山寺。光緒29年,翁同龢曾游顧山,從此,顧山有了一條“狀元路”。另外,“顧山紅豆”的傳說也很迷人。
山聯村位于無錫、常熟、張家港三市交界處,交通便利,且緊鄰江蘇紅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豆集團公司)。它還有現成的水塘和豐富的地表水。
有山有水有文化,有地有人有交通,只要經營好這些資源,山聯村就能穩定、快速地發展起來。吳岳平心里有了底,一條村莊產業鏈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
山聯村選擇合作社為主要經濟組織,將這些資源集中起來,分類經營。
2008年10月,山聯村富民合作社成立。富民合作社第一期募集資金500萬元,其中村集體以資金,以及集體土地,舊村設施等資產作價,共400萬元入股,占80%的股份;其余的20%共5000股,每股200元,由村民以現金認購,其權益可依法繼承,也可以轉讓。富民合作社用募集到的資金先后成立了農業發展公司、綠化公司、旅游公司、物業保潔公司和水產專業合作社。
村委會付給村民流轉費,把經營權屬于農戶的耕地和水塘流轉到村集體名下,納入村莊整體規劃,然后再流轉給村民、合作社或其他企業從事生產經營。其中,3500畝耕地流轉給紅豆集團公司種植紅豆杉樹,500畝用于綠化公司種植苗木,100畝由農業公司種植菊花,100畝由村民經營動物園,1300畝用于龍蝦、魚、龜等淡水養殖,由村民經營,其余的也由村民經營蔬菜種植、水果采摘園。
經農業發展公司協調,紅豆集團公司允許山聯村村民無償利用紅豆杉林地養雞。紅豆杉雞養殖項目歸農業發展公司所有,由20多個社員分散經營。社員多的養到1000只,少的養到200只,按200只雞:5~10畝林地的比例投放。村莊與企業形成了一種類似于生物界的“共生態”:村莊為公司提供生產基地,奉獻雞糞有機肥,還為公司節約一部分管理人員;企業讓村莊耕地增值,為村莊凈化空氣,提供旅游景點,還向村民回報昆蟲有機飼料。工農結合,村企共建,在這里體現得密切和諧。
農業發展公司規定,各養雞戶必須統一使用同一種有機飼料,為的是保證紅豆杉雞品質,打造品牌效應。各養雞戶可以直接將雞銷售給農家樂飯店,也可以交給農業公司集中起來,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其中的差價收入歸農業發展公司。2010年,山聯村共銷售約5萬只紅豆杉雞,每公斤價格30元,每只純收入約15元。
有了紅豆杉雞、水產品、蔬菜等產品優勢,農業發展公司開始開發農家樂飯店,接待游客。2009年3月,該公司先做起農家樂飯店,半年后,積累了經驗,看到了發展勢頭,開始上規模。農業發展公司出資、出勞力統一裝修,統一宣傳,統一辦理工商、稅務、衛生許可等證照,統一管理,由社員靈活經營。公司根據各農家樂飯店開票金額,以及飯店容量大小,估算出各家的營業額,每年對各農家樂飯店收取0.2萬~2萬元不等的管理費。
2010年,小規模的農家樂飯店營業額近10萬元,最大規模的約200萬元,其中的一家,僅小龍蝦一項,一年達150萬元。農業公司發展規定,各飯店產生的龍蝦殼要單獨存放,公司把龍蝦殼集中送到飼料加工廠加工成高鈣有機飼料,再運回村供養雞戶喂養紅豆杉雞。這也是山聯村的紅豆杉雞每公斤價格比普通雞高20元,比有機雞高10元的原因之一。到2011年4月,農業發展公司旗下已發展到16家農家樂飯店。
綠化公司把吳岳平的建筑工程公司納入山聯村資源利用起來。吳岳平從1989年開始,做公路、橋梁建設工程。如今他的工程做到哪里,就把公路兩旁的綠化工程讓給山聯村來做。綠化公司同時為景區提供綠化、管理服務。
物業保潔公司對原來4個村的舊村委會辦公樓進行了改造,1個成為1.7萬平方米的“打工樓”,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使用;2個成為賓館,承包給村民接待游客,1個成為多功能娛樂中心,也由村民承包,對外經營。物業保潔公司在為村莊及其景區提供衛生管理服務的同時,還承攬高速路口收費站、公交車站點的保潔服務。
顧山文化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是旅游業的資源。2008年5月-10月,山聯村利用無錫—張家港高速公路建設過村的機會,對村莊進行了整體規劃、治理,在顧山腳下恢復、修建了龜山東顧、知青小屋、百草園,以及亭臺樓閣、九曲小橋、竹林桃花等38個景點,形成了2000畝的山前嘉園旅游區。山聯村“打造無錫最美村莊”的口號通過當地媒體喊出去后,無錫、上海等地的游客源源不斷地到村游覽。游客登顧山,釣青魚,嘗紅豆杉雞,品菊花香茶,心曠神怡。自此,以顧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休閑旅游為特色的山聯村旅游產業格局形成。2011年清明節,山聯村舉辦美食節、旅游節,當天接待游客3萬余人。山聯村還通過加入旅行社旅游線路等途徑進行促銷。
紅豆杉林、農業發展公司、綠化公司、物業保潔公司、水產合作社作為景點、消費場所、服務機構融入了旅游業的運營中。旅游公司將這些資源整合利用,形成了山聯村的旅游產業鏈。旅游業是山聯村未來的主導產業。
山聯村旅游目前不收門票,不付導游費,一是因為許多項目正在建設中,二是為吸引更多的游人進村消費。
山聯村旅游業正在向專業化經營過渡。目前旅游公司總經理、導游等,都是面向社會招聘的專業人士。
2010年,山聯村成立水產合作社,利用豐富的水資源養殖小龍蝦、青魚、螃蟹等淡水產品。水產合作社由101個農戶組成,各戶自主經營,產品集中銷售。水產合作社不僅為農家樂飯店提供新鮮食材,還為村內、村外非社員代銷水產品,所得差價用于社員盈余分配,以及品牌使用費。僅2010年,水產合作社就上交富民合作社山聯品牌使用費1萬元。水產養殖戶還為游客提供休閑垂釣場所。
同年,富民合作社純收入300萬元,村集體分得200萬元,村民按投資額的9%分配盈余。村集體將所得收入再投資到富民合作社的新項目上,比如商貿公司的項目建設。
商貿公司的兩大直接資源是旅游人氣和高速路口。山聯村的旅游業處于成長初期,它在成為山聯村的主導產業之前,還需要源源不斷地投資。商貿公司將建起農特產品交易市場,它將利用旅游業的客流、影響及錫張高速公路過境優勢,做起江蘇省乃至全國農特產的流通服務。此項目見效快,將對旅游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
商貿公司還引入社會資金,以解決啟動資金不足的問題,并與江蘇省供銷社達成協議,雙方互做戰略合作伙伴:山聯村負責籌建、管理市場,省供銷社負責全國特色農產品的引進。目前,富民合作社已經買到100畝舊廠房。2011年,這里將開工建設包括農特產品經營區、加工區、物流區、停車場4大功能區的交易市場。
山聯村通過3個途徑解決經營人才問題。一是大膽任用年輕人;二是吸引本村在外的經營人才,比如陶繼軍、朱虹;三是面向學校招聘大學畢業生,其中有一部分充實到村兩委班子。
山聯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到本村的58個企業或附近企業就業,富民合作社的勞動力70%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合作社作為山聯村的主要經濟組織,不僅使山聯村資源增值,勞動力增值,還讓村莊的多個主體——村民、村集體、黨總支、村委會對接起來,并形成對應的經濟關系;村干部、村骨干在合作社任職,形成經營村莊的合力。村黨總支副書記陶繼軍任富民合作社理事長,黨總支書記吳岳平任監事長,村委主任秦超是監事會成員,村委主任助理朱虹被聘為富民合作社總經理,也是水產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簡單地說,4年來,山聯村做的都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事,但其結果卻不簡單。2010年,村集體純收入約450萬元,加上政府下撥的項目資金、社會捐款等,可支配資金約1000萬元。村民自主經營的收入無法準確計算。
2011年,山聯村不再是欠債村,并且擁有兩張重要名片:無錫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無錫市旅游名村。
通過經營合作社來經營村莊
山聯村的經濟遠沒有《村委主任》曾經報道過的浙江省滕頭村和諸葛村、河北省前南峪村等旅游名村那么發達,但是它在短短4年中的發展速度卻引人矚目。
2011年4月12-14日,在山聯村,吳岳平向《村委主任》記者敞開心扉倒出了他從不輕易表露的村莊經營之道——
我們在用公司化的經營模式來經營村莊。村莊的整體發展靠經濟發展來牽引,經濟發展要通過經營實體來實現,山聯村的經營實體主要是合作社。我們把村莊的大部分資源集中到合作社,通過對資源的經營來經營合作社,通過對合作社的經營來實現對整個村莊的經營。
雖然把村莊當作企業來經營,但是它們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村莊五臟俱全,而企業結構相對單一。
二是村委委員是選出來的,而企業的負責人是由老板指定的,老板說了算。
三是村莊發展受上級主導比較多,上級的規定比較細,真正的機制運行得少,而企業是靠機制來支撐的。
四是在村莊做錯事情,社會影響力比較大,甚至后果很嚴重,許多事情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而在企業,搞錯了主要是經濟損失,并且還有機會改正過來,然后加速發展。
因為有這樣的不同,經營村莊要比經營企業難得多,所以我特別小心。比如對旅游業的經營,我主張先在小范圍內宣傳,邊建設邊積累經驗,等所有的旅游設施到位,再一炮打響。如果在建設階段就大張旗鼓打出去,卻沒有打響,以后就再沒機會了。許多人在看山聯村的旅游業發展,認為我們搞不成,無形的壓力壓在頭上,我們只能小心探索著前進。
除了合作社,還有別的途徑也可以經營村莊,比如村委會,比如承包商,但是,就村莊的整體發展、長久發展來說,弊大于利。
如果讓村委會去經營,首先,上級政府怕它犯錯誤,不敢放手讓它干;其次,缺乏專業經營人才,即使引進人才也無法讓他們進入村委會編制;第三,缺資金,借不到錢;第四,缺機制;第五,可能因為吃大鍋飯,造成虧損。
如果把村莊的資源分類對外承包經營,倒很省事,并且沒風險,我們可以坐收其成。但是,失去了自主權,村莊發展沒后勁,而且不能兼顧大多數村民的經濟利益。
吳岳平對農村作如此深度思考的前提是,他從一個市場企業家變為經營村莊的企業家,并且身為農民,他對農民有很深的理解,對所處時代有著清醒的認識。
吳岳平的童年很苦,沒有村集體和村民對他家的幫助,他不知道自己前途在哪里。他深知,村民要的就是增加收入、和諧生活。所以,當鎮黨委一再要求他回村參加選舉時,他意識到,回報村莊的時機到了。他將自己每年數千萬元業務量的公司委托給親戚管理,自己留在村里“用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做事業”。2006年上任初始,看著一堆被村集體拖欠的工資和工程款欠條,他深深地為這些村民難過。最后,他自己墊資100萬元償還了一部分債務,讓他們先過個好年。然后下決心規劃村莊、經營村莊。為籌集啟動資金,有一些項目,比如在建的高檔娛樂中心,引進了數家企業投資,但他自己的企業決不參與,這是一個成熟企業家的作為和不作為。
這位成熟的村莊企業家,將村集體經濟寄于合作社經濟之中,通過對合作社的市場化運作,來實現村集體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對接,以此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這個成熟的村莊企業家讓村莊企業不離開農業,讓村民在自己的村莊就地變成農業工作者。近年來,中國的時代特征明顯,國家政策傾斜農村的力度越來越大。吳岳平靠大智慧識別機遇,用大勇氣把握機遇,把村莊發展放到國家發展的主流中,使村莊快速發展成為必然。這是集企業家和村干部于一身的綜合素質。
像吳岳平、傅企平(滕頭村黨委書記)、郭成志(前南峪村黨委第一書記)和諸葛坤亨(諸葛村黨總支書記)這樣的村莊企業家,他們的實質是村集體、村民的致富帶頭人。在中國,這樣的帶頭人其實是村莊發展的第一生產要素。他們的貢獻,從根本上來說,不是一村一品,不是步移景移,不是當年的GDP,而是各具特色的村莊發展軌道與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
村莊經營任重道遠
回頭看山聯村4年的發展歷程,2007-2008年為啟動期,2009-2010年步入快速發展期,這比滕頭村等老牌明星村的起點要高得多。滕頭村、前南峪村是在村莊建設過程中發現了旅游商機,然后才啟動旅游業,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產業基礎厚實。山聯村則是從一開始就定位為旅游村,將旅游規劃建設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布局中,所以它能快速步入產業發展的軌道。但是,山聯村起步晚,邊發展邊打基礎,還不厚實。目前山聯村許多事情還在探索中,許多機制還在醞釀中,有的甚至還沒有觸及。
比如,農業發展公司在紅豆杉雞養殖、農家樂飯店等項目的經營中,對分散經營的社員只進行粗放型管理,公司和社員的松散關系,不利于實現村莊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不利于實現村莊資源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一些村民素質不高,會對村莊整體形象的塑造產生不良影響。這就需要農業發展公司針對種植、養殖業建立起一個科學的管理體系。
合作社內部的機構設置也需要更加規范、科學,合作社與村委會、村集體等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需要更加明確。
針對引進的人才,除了制定工資、社會保險兩大制度外,還需要完善留人、用人的制度和機制,最終形成一個完整而合理的人力資源運行體系。
另外,山聯村快速發展的主導因素是帶頭人強大的影響力和支撐力,但這只能作用于起步階段,今后這個村莊要真正像企業那樣有序、持續發展,還得靠機制。完善的機制是成熟企業的重要標志。機制就是軌道,走得快尤其要注意把軌道鋪好。
2011年4月中旬,正休產假的朱虹,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向她匯報或請示工作的人。朱虹說,她休完假,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建立、完善各種機制和體系,以后,或出去辦事,或再休假,大家定職定崗、按部就班地工作,就不必再天天找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