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七大代表,遼寧省法庫縣四家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張鴻雁,在當地享有鄉村“女皇”的美譽。同時,張鴻雁還是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七大代表。一位農村基層干部,何以獲得群眾如此高的贊譽,何以頂著如此多的光環?
四家子村是一個傳統農業村,耕地少,人口多,10多年前發展滯后。1996年,張鴻雁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首先打響了土地調整這一硬仗。為保證土地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她帶領兩委成員開展了深入細致的摸底調查,挨家挨戶找鄉親們談,用感情來打動村民,最終一一克服了土地分配中存在的問題。
土地分配問題一經解決,張鴻雁立即開始籌劃村里暖棚蔬菜種植項目。為打消村民在暖棚種植上的思想顧慮,她把自己的示范棚當做學習棚菜技術的基地,村民可隨到隨學,并動員村干部率先建起了72棟竹木骨架溫室大棚。
為進一步增強村民發展暖棚種植的信心,張鴻雁組織村干部和村民到鄰近北鎮去參觀,使大家開闊了眼界,樹立了信心。經過1年的學習和實驗,該村的每棟示范大棚收入近4000元,棚菜技術終于落地生根。
2000年秋,張鴻雁帶領班子成員籌集資金,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規劃土地200畝,在村西建起了百畝高科技棚菜示范區,增設了滴灌等節水設施。
之后,張鴻雁還為村里的辣椒、豆角分別注冊了“公主椒”、“王爺豆”品牌,走品牌化路線。目前,這些蔬菜產品已經銷往黑龍江、吉林等地。村里建起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蔬菜批發市場;申報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也得到了遼寧省技術監督局的認證。
2007年,連續奔波勞累的張鴻雁病倒在床,做了乳腺切除手術。術后3天,她就跑出醫院,去蔬菜園區的施工現場辦公。她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全體村民,也鼓舞了村民建設美好四家子村的干勁。
幾年來,村民在她的帶領下,共修路22公里,修便民橋2座,治理荒山荒溝3100畝,栽植各種樹木150萬株,實現了戶均2棟棚、人均1畝樹、3人1頭牛的目標。還修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休閑文化廣場、2000米長的商業街,實現了家家有彩電、戶戶通電話,摩托車、汽車開進了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