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廣東省連南縣香坪鎮盤石村村民唐小東拿著一份村委會開出的收據告訴記者,為了讓村干部出面調解他和鄰居的一起糾紛,2010年他向村委會繳納了200元的“糾紛受理費”。 “這是《村規民約》規定的。”唐小東介紹,2008年底,盤石村村委會向每戶村民發放了一份《村規民約》,他所繳納的“糾紛受理費”,就是依據其中的一條規定。記者發現,在盤石村《村規民約》中,涉及收費或罰款的條款涵蓋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村民大會通過村規
“無理阻礙公務人員執行公務,情節較輕者每人罰款200~300元”,“亂搞不正當的男女關系(指通奸),各罰款1500元”,“(調解)一宗民事糾紛案收費200元”……4月15日,在盤石村地道自然村村民組長沈八斤家里,記者看到了這份蓋有盤石村村委會公章的《村規民約》原件。在已經泛黃的兩頁紙上,密密麻麻地羅列了20條村規,其中絕大多數條款含有罰款或收費的內容。
“這份村規實行2年多了。”沈八斤告訴記者,幾天前,他曾與一位村干部共同成功調解了一起山林糾紛,并根據規定收取了200元“糾紛受理費”。
2008年10月1日,在召開了第四屆第一次村民代表大會后,盤石村出臺了一份《村規民約》。這部“鄉村憲法”共分為4個部分,即對擾亂社會治安和亂婚行為的處罰辦法、對盜竊行為的處罰辦法、對破壞農業生產的處罰辦法和公共事業公益事業管理。在20條規定中,涉及罰款或收費的有16條,罰款金額5~5000元不等,事項涉及破壞公共秩序、通奸、盜竊、牛羊吃別人家蔬菜等方面,內容十分詳盡。
“這些規定都是經過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盤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李大叫向記者介紹,2008年村委會換屆后不久,便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制定了《村規民約》。
制定村規的背后
按照李大叫的說法,以收費和罰款的形式約束村民行為,并非村干部憑空想出來的辦法,其背后是盤石村委班子2008年主政后面臨的諸多管理難題。
盤石村距鎮政府所在地有70公里路程。“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很多事情只能依靠我們自己處理。”李大叫告訴記者,2008年當選村委主任后,他便開始思考采取何種措施管理村務。但對于有2260人的盤石村來說,要想讓村民自覺接受管理,并非易事。李大叫說:“在頒布村規之前,村里經常出現打架斗毆現象,通奸、偷盜等行為也時有發生。另外,村里很多山林、農田的土地界限比較模糊,2008年以前,村民之間因爭山爭地而產生的矛盾非常多。面對大量待調解的糾紛,村干部感覺有些力不從心。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才制定了這份《村規民約》。”李大叫告訴記者,一方面希望通過罰款等手段來約束村民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過收取“糾紛受理費”等,鼓勵村民自行化解矛盾。
實行兩年“成效初顯”
雖然《村規民約》在盤石村實施已2年多,但大多數處罰措施在實踐中并沒有動用。 “像偷盜、打架、通奸等,這兩年村里沒有發生過,也就沒有進行過處罰。”李大叫說,這也表明《村規民約》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既有利于村里風氣的好轉,也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開展”。
在村干部唐四妹看來,由于距鎮上太遠,2008年之前,育齡婦女每季度的查環、查孕工作,一直是讓她頭疼的事情。但自從《村規民約》中規定“不按時進行查環、查孕的,每缺一次罰款200元”,這一工作變得好做多了。
李大叫告訴記者,《村規民約》中的罰款條目指向的是讓人覺得“不光彩”的事情,因此村委會收取罰款時,村民一般會繳納。李大叫說,村規實行以來,收取最多的是“糾紛受理費”,“這項收費數額也在逐漸減少,2010年村里只收到了6筆。”
不罰款,村規便形同虛設
就《村規民約》的制定初衷、通過過程、實施效果等問題,盤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李大叫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為何要制定《村規民約》?
李大叫:這是應村民的要求,也是村干部管理村務的需要。現在村民知識水平提高了,很難管。如果沒有個規矩,村里就會一團糟。
記者:怎么會想到用罰款的方式管理村民?
李大叫:如果不規定有效的懲罰手段,村規肯定會形同虛設。
記者:村規是怎么制定出來的?
李大叫:先由我起草,然后再專門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大家在會上對一些條款進行了修改。
記者:罰款和收費所得村里如何使用?
李大叫:收到的罰款,當然是歸村里。糾紛受理費直接發給村干部和小組長,作為他們調解糾紛的誤工補貼。
記者:你覺得《村規民約》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
李大叫:有。如偷盜者,應該交派出所處理,村里實際上管不了。其他的規定,我認為都合理。
記者:現行《村規民約》會不會繼續實行下去?
李大叫:現在剛剛舉行完村委會換屆選舉,還沒有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修改《村規民約》。如果村民代表大會沒有提出修改意見,這些規定就要繼續實行下去。
自治事宜鎮里難管
香坪鎮紀委副書記潘輝旗向記者表示,對于盤石村自定《村規民約》進行罰款和收費的事情,鎮里曾接到一些村民投訴,但由于是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因此鎮里也沒辦法干涉。“盤石村的這些規定,在香坪鎮其他村也存在。”潘輝旗說。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項繼權告訴記者,現階段一些《村規民約》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內容離奇,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本來意義。制定《村規民約》,應該在符合法律法規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由村民大會經過民主程序進行。同時,有關部門應對《村規民約》的執行進行指導和監督,對其中有悖于法律法規的內容,應該予以糾正。他認為,盤石村這份以處罰為主的《村規民約》,雖然對約束村民行為、規范農村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現象。